首页> 中文学位 >混凝-微滤工艺去除水中天然有机物的膜污染试验研究
【6h】

混凝-微滤工艺去除水中天然有机物的膜污染试验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致谢

引言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腐殖酸、混凝剂、微滤膜

1.1.2 混凝过程中的影响因素

1.2 混凝-微滤试验的特点以及方法

1.2.1 混凝-微滤膜过滤试验的特点

1.2.2 混凝-微滤膜过滤试验方法分类

1.3 膜污染

1.3.1 膜污染机理

1.3.2 膜污染机理的模型简介

1.4 混凝-微滤水处理技术的研究进展

1.5 研究目的和内容

1.5.1 研究的目的

1.5.2 研究的内容

2 试验装置和试验方法

2.1 试验装置

2.2 试验方法

2.2.1 进水配制方法

2.2.2 混凝剂的配制

2.2.3 pH的调定

2.2.4 出水水质的测定

2.2.5 膜污染状况的测定

2.2.6 混凝剂投加量的确定

2.3 试验条件

2.3.1 进水水质

2.3.2 试验方案

3 铁盐混凝剂对膜污染的影响

3.1 铁盐混凝剂投加量对混凝膜过滤过程中pH的影响

3.2 铁盐混凝-微滤对腐殖酸的去除

3.3 铁盐混凝剂投加量对微滤膜污染的影响

3.3.1 单体铁盐混凝剂投加量对微滤膜污染的影响

3.3.2 聚合铁盐混凝剂投加量对于混凝膜过滤中膜污染的影响

3.3.3 单体与聚合铁盐混凝剂对膜污染的影响比较

3.4 本章小结

4.铝盐混凝剂对膜污染的影响

4.1 铝盐混凝剂投加浓度对混凝膜过滤过程中pH的影响

4.2 铝盐混凝-微滤对腐殖酸的去除率分析

4.3 铝盐混凝剂投加量对微滤膜污染的影响

4.3.1 单体铝盐混凝剂对膜污染的影响

4.3.2 聚合态铝盐混凝剂对膜污染的影响

4.3.3 铝盐混凝剂对膜污染的影响的比较

4.4 铝系与铁系混凝剂对膜污染的影响比较

4.5 本章小结

5.混凝-微滤工艺膜污染模型分析

5.1 组合模型

5.1.1 滤饼层-标准堵塞膜污染组合模型

5.1.2 数据处理方法

5.2 试验结果讨论

5.2.1 原水直接过滤模型分析

5.2.2 不同单体铁盐混凝机理下膜污染模型比较

5.3 本章小结

6.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索 引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展开▼

摘要

膜过滤应用于水处理能够有效地去除悬浮物和细菌;而微滤膜又因为操作压力低,通量大得到广泛应用;在膜技术的水处理实际应用中,膜污染问题是影响膜应用的关键问题。混凝具有成本低、操作简单等特点,作为微滤的预处理工艺,可以提高水质的处理效果,减缓超滤膜的污染,降低成本。
   本试验通过烧杯试验确定混凝剂的特征投加量,使用预混凝+浸没式中空纤维膜过滤方式,研究了不同混凝剂及其不同投加量下混凝-微滤联用对改善膜污染的影响。同时对单体铁盐两种不同混凝机理投加量以及铝盐最佳投加量条件下的混凝-膜过滤过程作了模型的分析。主要结论如下:
   1)铁盐和铝盐混凝剂的混凝-微滤膜过滤都能有效地改善过滤水质。相同投加量下,聚合态的铁盐混凝剂对膜污染的改善情况要好于单体铁盐混凝剂,而对于铝盐混凝剂正好相反。水中的腐殖酸去除率是随着投加量0、0.1、0.2、0.3、0.6mmol/L而递增,而膜通量改善情况是先增加,达到最优运行通量,然后递减。所以,最佳出水水质的絮凝条件不是最佳的减轻膜污染的絮凝条件。
   2)本次试验中铝盐混凝剂的投加,无论是单体铝盐还是聚合态铝盐,对膜通量的改善都要比铁系混凝剂好。在投加混凝剂较少时,聚合态的混凝剂优于单体的混凝剂。
   3)没有预混凝直接微滤结果更加符合标准膜孔堵塞模型的模拟结果。预混凝条件下,单体铁盐微滤试验的三种模型预测结果对比表明,滤饼层-膜孔堵塞模型对混凝-微滤去除水中天然有机物的膜通量预测更为有效。在混凝剂投加量较少的情况下的网捕区域混凝对膜通量的改善要好于混凝剂高投加量下的再稳定区域混凝。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