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三聚氰胺--尿素--甲醛树脂微胶囊形成机理及性能研究
【6h】

三聚氰胺--尿素--甲醛树脂微胶囊形成机理及性能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绪论

1.1研究背景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微胶囊技术简介

1.2.2功能微胶囊研究现状

1.2.3功能微胶囊在木质材料中的应用

1.2.4发展趋势

1.3研究目标和主要研究内容

1.3.1关键的科学问题

1.3.2研究目标及意义

1.3.3主要研究内容

1.4研究技术路线

第二章固体芯材微胶囊形成机理

2.1试验材料与方法

2.1.1试验材料

2.1.2试验设备

2.1.3试验方法

2.2结果与分析

2.2.1乳化剂的影响

2.2.2催化剂的影响

2.2.3温度的影响

2.2.4纳米纤维素的影响

2.2.5微胶囊的形成机理

2.3小结

第三章液体芯材微胶囊形成机理

3.1试验材料与方法

3.1.1试验材料

3.1.2试验设备

3.1.3试验方法

3.2结果与分析

3.2.1微胶囊的形成

3.2.2乳化工艺对微胶囊性能的影响

3.2.3成壁条件对微胶囊性能的影响

3.2.4后期干燥处理对微胶囊性能的影响

3.2.5纳米纤维素对微胶囊性能的影响

3.2.6微胶囊的形成机理

3.3小结

第四章功能微胶囊的合成及性能

4.1试验材料与方法

4.1.1试验材料

4.1.2试验设备

4.1.3试验方法

4.2结果与分析

4.2.1变色微胶囊

4.2.2阻燃微胶囊

4.2.3相变微胶囊

4.3小结

第五章微胶囊在木质材料功能化中的应用

5.1试验材料与方法

5.1.1试验材料

5.1.2试验设备

5.1.3试验方法

5.2结果与分析

5.2.1变色微胶囊在木制品涂层中的应用

5.2.2阻燃微胶囊在刨花板中的应用

5.2.3相变微胶囊在木材中的导入

5.3小结

第六章结论与建议

6.1结论

6.2创新点

6.3建议

参考文献

索引

在读期间的学术研究

致谢

展开▼

摘要

我国木材工业的发展已进入转型和升级的关键时期,功能化处理成为增加产品附加值、扩大产品应用领域以及提升产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微胶囊技术是一种将固体、液体或气体包封形成微小粒子的保护技术,可以在保留芯材物质原有特性的前提下实现其缓慢释放、瞬间释放或持久保存,在功能材料领域应用广泛。微胶囊化处理将功能单元分割成稳定的微小粒子,显著增大其比表面积,增强其功能效应。具有隔绝特性的壁材可以有效提高功能单元的稳定性,改善功能单元与基材的相容性。结合木质材料的特点,开展微胶囊形成机理及其在木质材料功能化中的应用研究,对拓展木质材料应用领域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本文选用性能优良、价格较低的三聚氰胺-尿素-甲醛(melamine-urea-formaldehyde,MUF)树脂作为壁材,乳化能力强、对芯材适用性广的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styrene maleic anhydride,SMA)作为乳化剂,玻璃微珠和四氯乙烯为代表性固体和液体芯材,利用扫描电镜、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仪、热重分析仪和纳米压痕仪等研究了乳化工艺、成壁条件以及干燥处理对微胶囊形成、形貌及性能的影响规律,探讨了纳米纤维素(cellulose nanocrystals,CNC)改性处理对微胶囊形貌及性能的影响。选用优化合成工艺条件分别包覆可逆变色剂、聚磷酸铵及石蜡三类功能试剂,探讨微胶囊形成规律对不同芯材的适用性和应用途径。本研究所得主要结论如下: (1)MUF微胶囊的形成包括乳化(分散)、缩聚成壁以及交联固化三个阶段:芯材在SMA的作用下均匀分散形成微米级颗粒;在酸性催化剂和热量的作用下,MUF预聚物通过静电吸引和析出沉积作用在芯材表面形成强度较低的初始壁材;壁材物质不断积聚、交联固化,壁材强度提高,最终形成性能优良的微胶囊。 (2)MUF微胶囊形成过程中,催化剂和反应温度决定预聚物分子的缩聚速率和交联程度,乳化剂决定壁材在芯材表面的沉积效率。四氯乙烯微胶囊的较优合成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70℃,乳化剂浓度1.2%~2.0%,催化剂(邻苯二甲酸氢钾)浓度1%,壁材浓度>5%,反应时间>120min。减小油水体积比、增加壁材浓度、延长反应时间、提高干燥处理温度以及延长干燥处理时间均能进一步提高微胶囊的热稳定性。 (3)在SMA作用下,CNC可与MUF结合在芯材表面生成复合壁材,且乳化剂浓度越高,壁材趋于薄而平整。当CNC/MUF(质量比)小于1∶60时,CNC改性微胶囊具有良好的形貌及热稳定性。CNC改性处理可明显提高MUF树脂的微观力学性能,当CNC/MUF为1∶60时改性树脂的弹性模量和硬度分别较对照样高出10.4%和14.8%。 (4)选用较优合成工艺条件成功制备了变色、阻燃及相变三种功能微胶囊,证实以玻璃微珠和四氯乙烯为芯材研究所得微胶囊形成规律同样适用于其他不同类型的芯材。MUF包覆处理明显提高了变色剂与石蜡的热稳定性,降低了聚磷酸铵的水溶性,有效发挥了隔离和保护芯材的作用。 (5)与四氯乙烯相比,石蜡易于乳化,所得相变微胶囊平均粒径小于5μm;变色剂较难乳化,可通过减小油水体积比和增加乳化转速制备平均粒径小于10μm的变色微胶囊。油水体积比和乳化转速对变色和相变微胶囊的破裂温度无明显影响,120℃干燥处理30min明显提高了变色和相变微胶囊的热稳定性,与工艺条件及干燥处理对四氯乙烯微胶囊性能的影响规律相一致。 (6)利用在涂层中添加微胶囊的方式制备的变色薄木具有灵敏的可逆变色特性以及良好的变色稳定性,变色温度范围16~32℃,最大变色色差大于20。MUF包覆处理改善了聚磷酸铵与胶粘剂的相容性,使阻燃刨花板的静曲强度、弹性模量以及内结合强度分别提高了59.6%、41.5%和7.4%。

著录项

  • 作者

    胡拉;

  • 作者单位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 授予单位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 学科 木材科学与技术
  • 授予学位 博士
  • 导师姓名 傅峰;
  • 年度 2016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TQ6;TQ4;
  • 关键词

    三聚氰胺; 尿素; 甲醛树脂; 微胶囊; 形成机理;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