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北京妙峰山森林文化价值评估研究
【6h】

北京妙峰山森林文化价值评估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1 前言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3 研究主要内容和技术路线

1.3.1 研究的主要内容

1.3.2 研究的技术路线

第二章 森林文化价值评价指标体系研究述评

2.1 国外森林文化价值评价指标体系研究述评

2.1.1 森林资源资产评估中的森林文化价值评价指标

2.1.2 森林可持续经营管理框架中的森林文化价值指标

2.2 国内森林文化价值评价指标体系研究述评

2.2.1 针对森林文化价值分类体系的研究

2.2.2 针对森林文化价值评价指标的研究

2.3 森林文化价值评价指标体系研究趋势

第三章 森林文化价值评估方法学研究相关进展

3.1 国外森林文化价值评估方法

3.1.1 条件价值评估法

3.1.2 半结构化访谈

3.1.3 旅行费用法

3.1.4 享乐价格法

3.1.5 选择实验法

3.1.6 压力-状态-响应模型

3.1.7 输入-输出-产出-影响框架

3.1.8 差距分析

3.1.9 替代成本法

3.1.10 群体价值评估

3.1.11 视域分析

3.2 国内森林文化价值评估方法

3.2.1 条件价值评估法

3.2.2 层次分析法

3.2.3 享乐价格法

3.2.4 旅行费用法

3.2.5 替代成本法

3.2.6 选择实验法

3.3.其他相关评估方法

3.3.1 经济增加值评估法

3.3.2 生态区位熵法

3.3.3 与旅行费用法类似的方法

3.3.4 与替代成本法类似的方法

3.4 森林文化价值评估方法学研究趋势

第四章 森林文化价值评估的理论框架与方法选择

4.1 森林文化价值评估的理论框架

4.1.1 森林资源价值的类别

4.1.2 森林文化价值

4.2 森林文化价值评估的方法选择

4.2.1 半结构化访谈

4.2.2 条件价值评估法

4.2.3 调查问卷的制定

4.2.4 调研数据分析方法

4.3 森林文化价值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4.3.1 指标体系的层级结构

4.3.2 指标的类型

4.3.3 指标选取时的原则

4.3.4 森林文化价值评价指标体系框架

第五章 妙峰山森林的福利价值评价

5.1 森林与健康

5.1.1 评价指标及评估方法

5.1.2 评估结果及分析

5.2 森林与审美

5.2.1 评价指标及评估方法

5.2.2 评估结果及分析

5.3 森林与精神感召

5.3.1 评价指标及评估方法

5.3.2 评估结果及分析

5.4 森林与灵感

5.4.1 评价指标及评估方法

5.4.2 评估结果及分析

5.5 小结

第六章 妙峰山森林的体验价值评价

6.1 森林游憩

6.1.1 评价指标及评估方法

6.1.2 评估结果及分析

6.2 森林采摘

6.2.1 评价指标及评估方法

6.2.2 评估结果及分析

6.3 小结

第七章 妙峰山森林的历史积淀价值评价

7.1 古树名木

7.1.1 评价指标及评估方法

7.1.2 评估结果及分析

7.2 文化遗址

7.2.1 评价指标及评估方法

7.2.2 评估结果及分析

7.3 小结

第八章 妙峰山森林的科教价值评价

8.1 森林的科研价值

8.1.1 评价指标及评估方法

8.1.2 评估结果及分析

8.2 森林的教育价值

8.2.1 评价指标及评估方法

8.2.2 评估结果及分析

8.3 小结

第九章 基于条件价值法的妙峰山森林文化价值综合评估

9.1 受访者基本信息分析

9.2 背景知识验证分析

9.2.1 对森林文化的参与程度

9.2.2 对森林文化的认可程度

9.2.3 对森林文化所带来福利的感受

9.3 核心估值问题

9.3.1 人均支付意愿

9.3.2 人均支付意愿的影响因素

9.3.3 支付意愿的用途

9.3.4 支付方式

9.4 小结

第十章 结论与展望

10.1 结论

10.2 讨论

10.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的学术研究

致谢

展开▼

摘要

北京妙峰山所蕴含的森林文化价值是妙峰山民俗文化与妙峰山森林资源相互融合的产物,优美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人文历史交相辉映,是研究森林文化价值的重要典型。本文从森林文化价值评估入手,系统梳理分析和构建了森林文化价值评价指标体系,完善了符合中国特殊国情林情的森林文化价值评估方法。通过妙峰山典型案例研究,开展森林文化价值的定性研究和定量试算,为全面开展中国森林文化价值量化评估探索路径和提供范式。针对评价指标体系中的不同评价指标,本研究采用相应的评估方法和数据采集方法展开研究。采用条件价值评估法,调研受访者对妙峰山森林文化价值的认同程度,综合评估妙峰山森林文化价值。继而采用逐步回归法分析受访者支付意愿的影响因素。研究的主要成果如下:
  1.明确划定了森林文化价值的边界与内涵。
  建立森林文化价值评价指标体系以明确森林文化价值的边界。指标体系包含福利、体验、历史积淀和科教等4个标准,健康、审美、精神感召、灵感、森林游憩、森林采摘、古树名木、文化遗址、科研和教育等10个次级标准以及14个评价指标。同时,针对不同评价指标的属性确定了相应的评估方法。其中,福利偏重于指代人们所获得的身体和精神上的益处;体验偏重于从行为层面阐述人与森林的相互作用;历史积淀从物质层面承载了森林文化价值;科教凸显了人类对于森林的探索。
  2.围绕森林文化价值评价指标体系,从福利价值、体验价值、历史积淀价值和科教价值四个方面,实证分析妙峰山森林文化价值。
  (1)福利价值。在中国近现代社会动乱纷争不断的历史背景下,定性分析妙峰山庙会的发展、进香古道的变迁、香会的兴衰,分析得出妙峰山森林承载了厚重的民俗价值。妙峰山景色宜人,广袤深邃的自然风光与鬼斧神工的宗教建筑艺术在此完美结合,引得游人流连忘返,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然而,尚无由政府及正规社会团体在妙峰山组织开展的体育活动。相对于学校课堂等正规学习途径,人们更愿意通过互联网和书籍等非正规学习途径了解森林及其文化价值。
  (2)体验价值。森林是人们体会自然,感悟自然,与自然融为一体的重要媒介,具有重要的体验价值。在地理位置优越(位于北京市内西北部,拥有数量庞大的潜在消费群体)和立地条件良好(土壤肥沃,具有良好地经营果树的水肥气热等自然条件)的背景下,自2013年以来,妙峰山每年接待的旅游人次仅有20万左右,游客接待量远未达到饱和。同时,妙峰山周边的森林采摘园规模较小,产业规模亟待提升。
  (3)历史积淀价值。森林是连接过去、现在和未来的符号,承载了历史的纵横变迁,蕴含了丰富的历史寓意,具有重要的历史积淀价值。掩映于苍莽密林中的众多古迹名胜是妙峰山历史积淀价值的重要载体。依据其地理分布,本研究定性分析了南道、中北道、老北道和中道等4条古香道,以及妙峰山金顶附近的遗址遗迹。大部分遗迹都得到了较好的保护。妙峰山存留的一级古树为9棵,二级古树有232棵。除1棵二级古树是国槐,其余全部是油松。
  (4)科教价值。妙峰山在科学研究中的地位集中体现于妙峰山在我国民俗文化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妙峰山的民俗活动紧密地与儒、道、释以及民间信仰相结合,并通过庙会的组织形式将香会、民间信仰、民间杂艺演出和集市贸易等融合在一起,传承了我国华北地区以民间信仰为核心内容的汉族传统吉祥文化,是研究民众生活状况和世界观的重要凭借。妙峰山被誉为中国民俗文化的发祥地,至今仍吸引大量中外民俗学家、历史学家、地理学家、宗教学家和社会学家等前往探索。此外,学校应是中小学生参与森林相关教育活动的主要组织形式。如何通过各种教育途径更好地提升中小学生对森林的了解与认知程度,对于提升国民的整体生态意识,乃至对于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程具有决定性作用,是必须严肃对待的重要问题。
  3.综合评估妙峰山森林文化价值。
  森林采摘是受访者最为接受的参与森林相关实践活动的方式;94%以上的受访者认同森林具有文化价值,认可程度较高;舒缓心情是受访者最为认同的所获得的福利(占比为82.32%),其次为锻炼身体(占比为62.20%)和休闲娱乐(占比为45.12%)。妙峰山森林文化的人均支付意愿为100元人民币(按照2014年价格水平),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是个人年收入,其次是对森林文化价值的认同程度和学历。对所支付费用的使用透明度不放心是部分受访者拒绝支付的最主要原因。大部分受访者(占比为53.05%)愿意将所支付的费用使用在妙峰山森林文化相关的艺术作品的创作方面,捐款(占比为33.77%)是受访者最愿意接受的支付方式。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