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马尾松蛀干害虫种群动态与松材线虫病的关系及松褐天牛天敌研究
【6h】

马尾松蛀干害虫种群动态与松材线虫病的关系及松褐天牛天敌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1.1 研究背景

1.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述

1.2 研究目标和主要研究内容

1.2.1 关键的科学问题与研究目标

1.2.2 主要研究内容

1.2.3 研究技术路线

第二章 马尾松蛀干害虫及其天敌调查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材料

2.1.2 调查方法

2.2 结果

2.2.1 马尾松蛀干害虫

2.2.2 蛀干害虫天敌

2.3 小结

第三章 马尾松蛀干害虫及其天敌携带松材线虫研究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材料

3.1.2 试验方法

3.1.3 数据处理

3.2 结果与分析

3.2.1 宁波地区马尾松蛀干害虫携带松材线虫研究

3.2.2 宁波地区马尾松蛀干害虫天敌携带松材线虫研究

3.2.3 九华山和遵义林区马尾松主要蛀干害虫及其天敌携带松材线虫研究

3.3 小结与讨论

第四章 松褐天牛成虫传播松材线虫病能力研究

4.1 材料与方法

4.1.1 试虫来源

4.1.2 研究方法

4.1.3 统计分析

4.2 结果与分析

4.2.1 松褐天牛成虫补充营养时取食的寄主部位和枝龄

4.2.2 松褐天牛成虫携带松材线虫数量

4.2.3 林间松褐天牛成虫寿命与取食量

4.2.4 松褐天牛成虫产卵刻槽处的松材线虫检出率

4.2.5 马尾松树上松褐天牛成虫取食量

4.3 小结与讨论

第五章 松褐天牛种群变化与非生物因子关系研究

5.1 材料与方法

5.1.1 林分因子调查

5.1.2 气象因子调查

5.1.3 松褐天牛种群密度调查

5.1.4 数据分析

5.2 结果与分析

5.2.1 松褐天牛种群密度制约因子确定

5.2.2 松材线虫病害株率与松褐天牛种群密度关系

5.2.3 松褐天牛种群密度与其制约因子分析

5.2.4 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构建

5.2.5 松褐天牛种群密度预测评定

5.3 小结与讨论

第六章 松褐天牛种群变化与生物因子关系研究

6.1 材料与方法

6.1.1 样地概况

6.1.2 试验方法

6.1.3 数据分析

6.2 结果与分析

6.2.1 松褐天牛危害马尾松时序研究

6.2.2 马尾松上其他蛀干害虫危害时序研究

6.2.3 松材线虫病危害的马尾松树干内蛀干害虫生态位宽度研究

6.2.4 松材线虫病危害的马尾松树干内蛀干害虫生态位重叠度研究

6.2.5 宁波、九华山和遵义林区马尾松树干内蛀干害虫生态位及重叠度

6.2.6 松褐天牛种群密度与其他蛀干害虫物种多样性指数关系

6.2.7 松褐天牛发育过程中天敌分布时序研究

6.2.8 松褐天牛天敌生态位宽度研究

6.2.9 松褐天牛天敌生态位重叠度研究

6.2.10 松褐天牛种群密度与其天敌物种多样性指数关系

6.3 小结与讨论

第七章 松褐天牛天敌花绒寄甲林间种群保持机制研究

7.1 材料与方法

7.1.1 室内条件下花绒寄甲对松褐天牛等寄主的寄生作用

7.1.2 松褐天牛虫道结构与花绒寄甲寄生的关系

7.1.3 数据处理

7.2 结果与分析

7.2.1 林间马尾松树上花绒寄甲对寄主的寄生作用

7.2.2 室内条件下花绒寄甲对寄主的寄生作用

7.2.3 松褐天牛虫道结构与花绒寄甲寄生的关系

7.3 小结与讨论

第八章 肿腿蜂类寄生蜂室内控害效能评价——以松脊吉丁肿腿蜂为例

8.1 材料与方法

8.1.1 供试昆虫

8.1.2 松脊吉丁肿腿蜂生物学特性和寄生行为学观测

8.1.3 功能反应试验

8.1.4 数据分析

8.2 结果与分析

8.2.1 松脊吉丁肿腿蜂的生物学特性和寄生行为学观测

8.2.2 松脊吉丁肿腿蜂对松褐天牛3龄幼虫的功能反应

8.2.3 松脊吉丁肿腿蜂的忠岐指数

8.3 小结与讨论

第九章 结论与讨论

9.1 结论

9.2 讨论

9.3 展望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的学术研究

致谢

展开▼

摘要

松材线虫病(Pine wilt disease)是危害我国马尾松林的毁灭性病害,蛀干害虫是其病原——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Steiner et Buhrer)的传播媒介。为了揭示马尾松林中生物因子和非生物因子对其主要蛀干害虫种群变化的制约作用,探讨控制松材线虫病的有效措施,本研究于2012年5月~2014年4月,在浙江宁波、安徽九华山和贵州遵义受松材线虫病危害的马尾松林区,对生物因子——蛀干害虫及其天敌和非生物因子——立地条件和气象因子进行了调查,研究了马尾松蛀干害虫种群动态与松材线虫病的关系及松褐天牛的主要天敌,为防治松褐天牛遏制松材线虫病的蔓延提供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系统调查了松材线虫病危害的马尾松上的蛀干害虫种类及其天敌。结果表明马尾松上蛀干害虫有12种,其中松褐天牛是最主要的松材线虫携带者,其生态位宽度最大,数量最多,属优势害虫。调查发现了天敌昆虫22种,其中松褐天牛寄生性天敌的寄生率为30.84%。松褐天牛种群密度随天敌物种多样性指数增加呈指数下降趋势(r=-0.9283),说明天敌对控制松褐天牛种群密度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中,花绒寄甲为松褐天牛天敌昆虫中生态位宽度最大、与之重叠度最高的天敌,其次为肿腿蜂。 2.研究表明,马尾松林中,随着松褐天牛种群密度的增加,松材线虫病害株率呈线性增加。松褐天牛是马尾松蛀干害虫中导致松材线虫病的蔓延的最直接因素,1头成虫平均能使4.06株马尾松感染松材线虫病。 3.马尾松林中制约松褐天牛种群密度变化的关键因子为:林龄、树种丰富度指数、郁闭度、马尾松株密度和日均相对湿度,这5个因子与松褐天牛种群密度(y)的回归模型为:y=16.69X1+15.07x2+x3+42.84x6+447.61x13-394.52,该模型可用于马尾松林中松褐天牛的种群密度预测,预测值与实测值差异不显著。 4.对花绒寄甲的林间种群保持机制研究表明,花绒寄甲可以通过寄生马尾松角胫象、短角椎天牛、松幽天牛、松瘤象等蛀干害虫,持续保持其林间较高的种群数量。 5.发现了松脊吉丁肿腿蜂Sclerodermus sp.(新种),创建了忠岐指数(Y)的肿腿蜂类天敌的室内控害效能评价体系,为开发利用肿腿蜂用于生物防治提供了一种新的定量指标和方法。经该体系评价,表明新发现的松脊吉丁肿腿蜂在防治松褐天牛上具有较大潜力。单头雌蜂能防治3~4头松褐天牛3龄幼虫,是一种可用于防治该害虫的优秀寄生蜂。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