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松材线虫病树体内的微生物群落分析以及伊氏杀线虫真菌Esteya vermicola的快速检测研究
【6h】

松材线虫病树体内的微生物群落分析以及伊氏杀线虫真菌Esteya vermicola的快速检测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1.1 研究背景

1.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述

1.2 研究目标和主要研究内容

1.2.1 研究目标

1.2.2 研究的主要内容

1.2.3 重点解决的问题

1.3 技术路线

第二章 松材线虫病相关微生物的采集,分离及鉴定

2.1 材料与方法

2.1.1 实验材料

2.1.2 采样时间和地点

2.1.3 采样方法

2.1.4 微生物的采集,分离方法

2.1.5 微生物鉴定方法

2.1.6 数据统计及分析

2.2 微生物分离,鉴定结果

2.3 3月份微生物鉴定结果分析

2.4 10月份微生物分离,鉴定结果及分析

2.5 不同条件下微生物分离结果的比较和分析

2.5.1 不同季节各样地微生物分离结果的比较和分析

2.5.2 舟山重病区两株黑松发病前后微生物种类及检出率比较

2.5.3 不同纬度各地优势微生物的比较和分析

第三章 E.vermicola真菌快速分子检测方法的建立

3.1 材料与方法

3.1.1 实验材料

3.1.2 基因组DNA的提取和序列的扩增

3.1.3 PCR产物测序及特异性引物设计

3.1.4 FTA-DNA直接提取法结合PCR扩增验证引物特异性

3.1.5 适用PCR检测的基因组DNA浓度范围

3.1.6 FTA-DNA直接提取法结合PCR扩增的灵敏性

3.2 结果与分析

3.2.1 特异性PCR引物的设计和验证

3.2.2 适用于特异引物PCR检测的基因组DNA浓度范围

3.2.3 FTA-DNA直接提取法结合引物PCR检测的灵敏性

3.3 小结

第四章 结论与讨论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学术研究

致谢

展开▼

摘要

松材线虫病是当前世界上重大森林病害。病原是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xylophilus)(Steiner& Buhrer,1934),主要为害黑松,马尾松,赤松,火炬松等10多种松树。松材线虫病的防治办法,目前以物理,化学防治为主,生物防治为辅,直接针对松材线虫进行生物防治仍有较大难度。本实验室近几年一直研究的Esteya vermicola真菌,是从国外引进的松材线虫内寄生天敌真菌,研究表明该真菌对松材线虫有很高的侵染活性,因此对松材线虫病的防控有很大的生防潜力。 本研究探索了松材线虫病发病环境中微生物的种类,数量;以及不同时间,不同纬度,不同发病情况的松林间,优势微生物的异同;并分析了两棵黑松发病前后与树体内微生物种类和数量的变化,可为后续研究微生物防治松材线虫病提供参考。 E.vermicola(Ophiostomataceae,长喙壳科)是松材线虫内寄生真菌,对松材线虫具有很高的感染力。Wang等对该真菌已做了大量研究工作,发现它有很大的生防价值,目前该菌已有成型的批量生产方法。到目前为止该真菌的检测依然是基于传统方法,即采样后显微观察和形态鉴定,且以检测半月型孢子为主。本研究通过在实验室内对该菌进行了遗传相近微生物检测,菌株丰度检测,DNA浓度检测研究。探索出了一种特异性针对某个菌种的,高效,快速,准确的分子检测方法的建立流程。结果证实,基于核酸序列微生物鉴定方法相比传统微生物鉴定方法,具有高效,精准,快速,批量化等优点。 FTA-DNA直接提取法是一种快捷,简单的DNA提取方法,不但可以节省时间,还能减少提取过程中各种因素对核酸的破坏。FTA-DNA直接提取法不仅操作简单成本低廉,可有效避免DNA提取过程中的生物大分子的交叉污染现象,还具有省时省力,简单高效等优点。 本研究针对E.vermicola真菌侵染线虫的特性,判断该菌的基因组内含有侵染线虫体表所必须的几丁质酶基因,通过实验设计出一对针对几丁质酶功能基因的通用特异性引物。使用这对引物从E.vermicola菌的基因组DNA序列中扩增出一段几丁质酶基因序列,而后根据这段序列得到一对针对E.vermicola菌的特异性引物,并结合FTA-DNA直接提取法,成功建立了一种特异性针对E.vermicola菌,高效,快速,准确的分子检测方法。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