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斑衣蜡蝉及其卵寄生蜂研究
【6h】

斑衣蜡蝉及其卵寄生蜂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国内外对于蜡蝉科害虫的生物防治研究

1.1.1 蜡蝉科害虫的危害情况

1.1.2 斑衣蜡蝉的研究概况

1.1.3 斑衣蜡蝉的危害和防治技术研究

1.2 利用平腹小蜂进行生物防治研究

1.2.1 平腹小蜂在利用上的优势

1.2.2 我国研究较多的几种平腹小蜂

1.3 我国对天敌昆虫的应用

1.4 课题来源及研究的目的、内容、技术路线

1.4.1 课题来源

1.4.2 研究的目的意义

1.4.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第二章 斑衣蜡蝉生物学特性研究

2.1 材料和方法

2.1.1 调查点情况

2.1.2 生物学特性调查及研究

2.1.3 虫源

2.2 结果与讨论

2.2.1 形态特征

2.2.2 危害习性

2.2.3 寄主范围

2.2.4 成虫生活习性

第三章 北京地区斑衣蜡蝉天敌种类及控制作用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调查地点

3.1.2 调查方法

3.2 调查结果

3.2.1 斑衣蜡蝉卵的分布

3.2.2 斑衣蜡蝉卵的孵化

3.2.3 寄生性天敌种类

3.2.4 捕食性天敌

第四章 斑衣蜡蝉平腹小蜂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4.1 材料与方法

4.1.1 材料

4.1.2 方法

4.2 结果

4.2.1 不同寄主的卵粒和卵块寄生率

4.2.2 平腹小蜂的羽化和活动

4.2.3 交配和产卵

4.2.4 成蜂的寿命

4.2.5 产卵量

第五章 平腹小蜂的室内人工大量繁殖及室内寄生试验

5.1 材料与方法

5.1.1 材料

5.1.2 方法

5.2 结果

5.2.1 每代雌蜂的平均产卵量

5.2.2 雌雄性比的变化

5.2.3 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讨论

6.1 结论

6.1.1 斑衣蜡蝉的生活史及生物学特性

6.1.2 北京地区斑衣蜡蝉的天敌种类

6.1.3 平腹小蜂的生物学特性

6.1.4 平腹小蜂室内繁殖技术

6.2 讨论

6.2.1 自然条件下天敌对斑衣蜡蝉的控制作用

6.2.2 斑衣蜡蝉平腹小蜂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的补充研究

6.2.3 低温冷藏对平腹小蜂的影响

6.2.4 平腹小蜂的野外释放技术

6.2.5 斑衣蜡蝉的综合防治措施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致谢

展开▼

摘要

斑衣蜡蝉(Lycormadelicatula(White)属同翅目(Homoptera)蜡蝉科(Fulgoridae),别名红娘子、椿皮蜡蝉、斑衣、樗鸡等,广泛分布于我国陕西、辽宁、山东、山西、河南、河北、北京、江苏、四川、浙江、广东及台湾等地。该虫在北京的寄主主要有臭椿、香椿、千头椿、刺槐、杨、柳、榆、栎、悬铃木、女贞、合欢、珍珠梅、海棠、桃、李等。近年来,斑衣蜡蝉在葡萄、石榴、猕猴桃等经济果园内危害越来越重,由于其若虫体壁覆有蜡质,且善于跳跃移动,使用化学药物防治效果不显著,对环境也造成污染。目前,国内对斑衣蜡蝉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化学防治方面,而对其生物防治的方法很少涉及。因此,本研究从北京地区斑衣蜡蝉的生物学特性研究开始,并调查斑衣蜡蝉的天敌种类,筛选出其优势天敌为一种寄生蜂,鉴定这种寄生蜂的种类为平腹小蜂,重点对平腹小蜂的生物学特性等进行观察,并对其寄生特性和人工室内饲养等进行了初步研究,主要结果和结论如下:
   (1)野外观察及室内饲养结果表明:斑衣蜡蝉在北京一年发生1代,以卵越冬。翌年4月下旬卵开始孵化为若虫,5月上旬孵化盛期,若虫蜕皮3次,共4龄。6月末出现成虫,8月下旬开始交尾、产卵。卵多产于树干阳面,呈不规则的块状,单层,卵粒排列整齐,5~10行,每行10~30粒,卵块表面覆盖一层灰色似泥土的疏松粉状蜡质。若虫和成虫均喜群集于树干或叶片,以叶基为多,遇惊扰即快速移动或跳飞,跳跃能力极强。取食时口器深深刺入植物组织,造成的伤口流出汁液,肛门能排出蜜汁诱发煤污病的发生。
   (2)斑衣蜡蝉成虫产卵时优先选择杨树产卵、其次是臭椿、柳树等。其卵粒孵化率比较高,在3种寄主上均为55%以上。平腹小蜂对3种寄主植物上斑衣蜡蝉卵粒的寄生率为:杨树44.34%,柳树上为21.08%,臭椿上为9.08%。
   (3)调查发现斑衣蜡蝉卵期、若虫和成虫期天敌共有5种,1种为寄生性,3种为捕食性。其中卵期天敌有1种,经鉴定为斑衣蜡蝉平腹小蜂(Ananstatussp.)(经杨忠岐教授鉴定为一新种,待发表);捕食性天敌4种:小黄家蚁(Monomoriumpharaonis),圆蛛科的棒络新妇(Nephilaclavata)和大腹圆蛛(Araneusventricosus)等,中华大刀螳(Paratenoderasinensis)。优势天敌是平腹小蜂,斑衣蜡蝉卵中的自然寄生率为20%~90%,平均为44%。
   (4)斑衣蜡蝉平腹小蜂在室内人工饲养的情况下(温度25±1℃,相对湿度65±5%,L/D=12/12),一年7~8代。在北京地区野外4月下旬到5月上旬为平腹小蜂的羽化期,成虫羽化后即离开寄主卵块,寻找其它寄主。平腹小蜂的世代历期23~33天。斑衣蜡蝉平腹小蜂的室内人工饲养表明:用柞蚕卵作中间寄主,人工室内饲养的情况下,雌蜂最长可活100天,玻璃试管内饲养单雌产卵量平均64粒,最高为98粒,繁蜂箱内大量饲养雌蜂平均产卵量为232粒,对中间寄主卵的寄生率可达77.3%,羽化率为78%,极具天敌利用的价值。
   (5)野外当年寄生的平腹小蜂在第二年有两个羽化期,第一个羽化期为4月下旬到5月上旬,第二个羽化期为8月下旬至9月上旬。第一个羽化期羽化量占80%以上。野外平腹小蜂成蜂在斑衣蜡蝉成虫产卵后即对其卵块进行刺探并产卵,以幼虫越冬,直至翌年3月末4月初,日均温达到15℃时羽化,也有15%的幼虫继续滞育,直到8、9月才羽化。人工室内饲养情况下,室温低于17℃,幼虫即进入滞育,直到第二年春天室温20℃以上才发育至羽化。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