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海南岛热带退化天然次生林近自然恢复和经营研究
【6h】

海南岛热带退化天然次生林近自然恢复和经营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表目录

图目录

第一章 绪 论

1.1 引言

1.2 研究目标和主要研究内容

1.3 研究技术路线

第二章 研究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区域概况

2.2样地的选择和设置

2.3 研究方法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3.1 水平结构

3.2 垂直结构

3.3 物种结构

3.4 林分生长和动态

3.5 土壤学性质

3.6 天然更新与关键树种选取

3.7 森林发展类型设计

3.8退化次生林近自然经营导向措施设计

第四章 结论与讨论

4.1 结论

4.2 讨论

4.3 展望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的学术研究

致谢

展开▼

摘要

随着生态环境的日益退化以及所带来的生态问题,生态保护越来越受到关注。作为与生态环境息息相关的林业的主要任务已经从传统的木材生态转向为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兼顾的多功能林业。在海南岛,天然次生林是主要的森林类型,在当地生态环境和经济建设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这里的大部分天然次生林的质量和生长能力都处于退化状态,是海南岛林业建设面临的一个迫切问题。本文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热带天然次生林近自然经营基础研究(30671679)”和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项目天然林区人工林近自然化改造专题(2006BAD03A0403)的支持下,研究热带退化天然次生林的结构动态特征和可能的恢复途径,希望为海南热带次生林的多功能经营做出贡献。
  起源于德国的近自然森林经营,在尊重自然的基础上,强调与自然通力合作,在发挥森林的经济效益的同时兼顾生态和社会效益,是海南岛退化次生林经营的一个可行性模式。本研究基于近自然森林经营思想,选取处于不同演替阶段的两类天然次生林(SF1和SF2)和未受到破坏的原始天然林(PF)为研究对象,从林分的水平结构、垂直结构、物种结构、林分动态、幼苗幼树更新状态、土壤学性质等方面进行了系统地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在水平结构、垂直结构上、物种结构上,两类天然次生林表现出相近的趋势,而原始天然林与两类次生林则存在显著差异;就林分动态而言,SF1要明显高于SF2,表现出较高的生长趋势;SF2的土壤的化学性质已经接近原始天然林,而 SF1的土壤性质和SF2以及PF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在对三类不同森林类型林学和生物学特性分析的基础之上,以近自然森林经营为指导思想,综合了经济、生态、社会等因素,分别为两类退化的天然次生林制定了森林发展类型。SF1,森林类型的发展目标为环境保护和木材生产。主林层林分目标:烟斗柯(Lithocarpus corneus)、乌墨(Syzygium cumini)、海南椎(Castanopsis hainanensis)。烟斗柯主伐木胸径50cm,主伐年龄≥50;乌墨主伐木胸径70-80cm,主伐年龄≥50;海南椎主伐木胸径50-70cm,主伐年龄≥50。SF2,森林类型的发展目标也为环境保护和木材生产。主林层林分目标:黄樟(Cinnamomum porrectum)、乌墨(Syzygium cumini)、桢楠(Phoebezhennan)、枫香(Liquidambar formosana)。黄樟的主伐胸径40cm,主伐年龄≥50cm;乌墨主伐木胸径70-80cm,主伐年龄≥50;桢楠主伐木胸径60-70cm,主伐年龄≥60;枫香的主伐胸径45cm,主伐年龄≥20。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