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静坐少动中年女性身体活动与心肺耐力和心血管健康的量效关系
【6h】

静坐少动中年女性身体活动与心肺耐力和心血管健康的量效关系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1 前言

1.1选题依据

1.2研究目的和意义

2国内外研究现状

2.1静坐少动行为的研究进展

2.2身体活动不足的研究进展

2.3心肺耐力的研究进展

2.4身体活动与健康的量效关系

研究一:静坐少动女性心肺耐力水平与心血管风险因素相关性

1 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3 讨论

4 结论

研究二:不同剂量运动与心肺耐力、心血管健康效益的量效关系研究

1 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3 讨论

4 结论

5 全文总结

6 本文技术关键和创新点

6.1 技术关键

6.2 创新点

7本文的局限与展望

7.1 本文局限

7.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展开▼

摘要

目的:40-49岁年龄段正处于心肺功能下降的高峰期,缺乏反映其机能变化的指标群。分析不同运动量与心肺适能以及心血管健康之间是否存在着剂量-效应关系,进而更好地为中年女性静坐少动者参加体育活动提供指导和运动处方的制定提供依据。
  方法:本研究通过对40-49岁静坐少动女性进行身体活动问卷测试,并从中进一步筛选满足实验要求的受试者89名。通过采用运动心肺测试系统和功率自行车测试后,筛选了83名受试者参加为期3个月不同剂量的运动干预实验,并随机分成四组:(1)不运动对照组;(2)小量中强度组;(3)小量大强度组;(4)大量中强度组。干预方案是针对运动量和运动强度所进行的双因素控制,运动强度包括中强度(40-55%HRR)和大强度(60-80%HRR)两种,单次运动量也括小运动量(30min/次)和大运动量(60min/次)。采用逻辑(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不同运动量与心肺适能以及心血管健康之间是否存在着剂量-效应关系。
  结果:心肺耐力组与心血管健康组之间的关系主要体现在第一维度上。实验前后不同组别的心肺耐力指标呈显出一定的变化。从组别上看,对照组实验前后各指标没有出现显著性差异(p>0.05),其他三个运动干预组实验前后出现一定的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每周进行180min大量中强度运动对于血压的改善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而且这种阈值效应呈现出平滑的曲线关系。小量中强度组(150min/周)的总胆固醇值和大量中强度组的甘油三酯值随着运动时间的提高出现降低,小量大强度组(90min/周)的低密度脂蛋白值先升高后保持平稳,大量中强度组(180min/周)的低密度脂蛋白值随着运动时间的增加呈现出一条平滑的下降曲线。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