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益生元、益生菌对小鼠结肠炎的影响及抑制炎症癌变相关机制研究
【6h】

益生元、益生菌对小鼠结肠炎的影响及抑制炎症癌变相关机制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主要英文缩略词表

主要菌属名称中英文对照表

摘要

第—部分益生元对正常小鼠及急性结肠炎模型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

前言

实验材料

实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第二部分双歧杆菌、布拉氏酵母菌抑制炎症癌变的相关机制研究

前言

实验材料

实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新型内镜在监测溃疡性结肠炎癌变中的应用

致谢

声明

个人简历

展开▼

摘要

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部分展开论述: 第一部分 益生元对正常小鼠及急性结肠炎模型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 目的:探讨益生菌(双歧杆菌、乳杆菌)、益生元(拉克替醇、乳果糖)及两者合用对正常小鼠及急性结肠炎模型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 方法:1.研究对正常小鼠菌群的影响:C57BL/6J小鼠分为7组,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6组分别予益生菌(双歧杆菌、乳杆菌)、标准浓度拉克替醇、高浓度拉克替醇、益生菌联合拉克替醇、乳果糖、益生菌联合乳果糖灌胃2周。收集灌胃前、灌胃1周后、灌胃2周后粪便标本及处死后黏膜标本,送检16S rDNA基因测序。2.研究对急性结肠炎小鼠菌群的影响:C57BL/6J分为6组,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均DSS建模,建模对照组不予灌胃处理,其余4组分别予益生菌(双歧杆菌、乳杆菌)、合生元(益生菌联合菊粉)、拉克替醇、益生菌联合拉克替醇灌胃,于灌胃1周后、10天后各处死一半小鼠,根据病理结果决定送检菌群。收集灌胃前、炎症最重时、灌胃结束后的粪便标本及处死后的肠黏膜组织,送检16SrDNA基因测序。 结果:1.与其他组别比较,拉克替醇组粪便和黏膜中Akkermansia菌属丰度明显增加;乳果糖也可以促进Akkermansia的增殖,但作用不如拉克替醇明显;标准浓度拉克替醇组与高浓度拉克替醇组菌群比较无差异。2.灌胃1周后处死的急性结肠炎小鼠与建模对照组相比,病理评分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建模对照组拟杆菌属增加,乳杆菌属、毛螺旋菌科罗氏菌属等减少,而益生菌、拉克替醇等灌胃干预组则上述有益菌属减少不明显。与建模对照组相比,灌胃干预组出现不同程度的双歧杆菌属、毛螺旋菌科NK4A136_group、毛螺旋菌科UCG-006等菌属的增加,理研菌科Alistipes等菌属的减少。与非建模小鼠不同,拉克替醇对于Akkermansia的增殖作用在建模小鼠中并不明显。4.黏膜菌群比同期粪便菌群丰度更高,且黏膜标本中脱铁杆菌科Mucispirillum增加明显。 结论:1.单用益生元亦可对肠道菌群发挥调节作用,比如促进Akkermansia生长;不同益生元调节作用有差异,拉克替醇与乳果糖相比,更明显促进Akkermansia的增殖。2.益生菌、拉克替醇能够显著降低急性结肠炎小鼠的炎症程度。3.急性结肠炎小鼠较空白对照小鼠有益菌属减少、有害菌属增加,补充益生菌、益生元有利于增加有益菌属比例,调节肠道菌群平衡。 第二部分 双歧杆菌、布拉氏酵母菌抑制炎症癌变的相关机制研究 目的:通过益生菌与细胞共培养,在细胞水平探讨益生菌抑制炎症癌变的相关机制。 方法:1.Caco-2细胞分别与双歧杆菌上清液、沉淀共培养,加入IL-6、TNF-α刺激,使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检测相对荧光素酶活性,实验重复3次,根据实验结果选择共培养的方式。2.Caco-2细胞、CCC-HIE-2细胞分别与双歧杆菌、布拉氏酵母菌共培养,设立空白对照组、益生菌组、IL-6组、益生菌加IL-6组、TNF-α组、益生菌加TNF-α组6个组别,检测相对荧光素酶活性的变化,并分别使用qRT-PCR、Western Blot、ELISA、EMSA等实验方法检测β-catenin mRNA与蛋白的含量、核蛋白中β-catenin含量、炎症因子水平、NF-κB与TCF-4的转录活性。 结果:1.Caco-2细胞与不同体积分数的双歧菌上清液共培养,不管是加入IL-6还是TNF-α刺激,与非共培养组相比,相对荧光素酶活性分别出现了增加、降低或变化无统计学意义。而Caco-2细胞与双歧杆菌沉淀共培养,与非共培养组相比,三次实验结果一致,相对荧光素酶活性均明显下降。故选择细胞与益生菌沉淀共培养作为培养方式。2.四种共培养组合方式显示一致的实验结果。六个组别相比,β-catenin mRNA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蛋白水平无明显变化。益生菌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益生菌加IL-6组与IL-6组相比、益生菌加TNF-α组与TNF-α组相比,IL-6与TNF-α水平下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NF-κ B DNA-蛋白结合条带明显减弱,β-catenin核蛋白表达水平下降,TCF-4 DNA-蛋白结合条带明显减弱。 结论:1.与益生菌上清相比,益生菌沉淀与细胞共培养是最佳的共培养方式。2.双歧杆菌、布拉氏酵母菌分别与Caco-2细胞、CCC-HIE-2细胞共培养,可以抑制Wnt信号通路的活性,机制为下调炎症因子水平,抑制NF-κ B的转录活性,减少β-catenin的入核,抑制TCF-4的转录活性。

著录项

  • 作者

    王亚楠;

  • 作者单位

    北京协和医学院;

    中国医学科学院;

    清华大学医学部;

    北京协和医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

  • 授予单位 北京协和医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清华大学医学部;北京协和医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
  • 学科 内科学(消化内科)
  • 授予学位 博士
  • 导师姓名 李景南;
  • 年度 2018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消化系及腹部疾病;
  • 关键词

    益生元; 益生菌; 小鼠结肠炎; 抑制炎症; 癌变;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