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基因变异与年轻继发性高血压的关联性研究
【6h】

基因变异与年轻继发性高血压的关联性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引言

第一部分 肾上腺皮质相关单基因高血压在年轻高血压人群中的筛查

1.背景

2.资料与方法

3.结果

4.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大动脉炎易感性与基因多态性研究

1.背景

2.资料与方法

3.结果

4.讨论

参考文献

总结

综述

附录

个人简历

致谢

声明

展开▼

摘要

本文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论述:
  第一部分 肾上腺皮质相关单基因高血压在年轻高血压人群中的筛查
  目的:肾上腺皮质相关高血压为年轻高血压中的常见类型,其中,单基因致病的包括家族性醛固酮增多症(FH)、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CAH)、拟盐皮质激素过多综合征(AME)和糖皮质激素抵抗综合征(GR)。相关基因变异导致肾上腺类固醇合成异常,盐皮质激素分泌增加或作用异常,肾脏钠、氯和水的重吸收增加,血容量增多而引起高血压。本文旨在研究年轻高血压人群中肾上腺皮质相关单基因高血压患病情况及基因型-临床表型特点。
  方法:选取阜外医院高血压病区住院患者中患病年龄小于等于40岁的高血压患者,排除肾实质性高血压、肾血管性高血压、主动脉缩窄、库欣综合征、嗜铬细胞瘤等继发因素,共入选280例高血压患者。选取300例大于等于55岁,心血管疾病风险较低的老年人作为对照组。对所有入选病例行长PCR测序,明确有无携带FH-Ⅰ即糖皮质激素可治性醛固酮增多症致病嵌合基因;对FH-Ⅲ、CAH、AME、GR相关的5个致病基因KCNJ5、CYP17A1、CYP11B1、HSD11B2和NR3C1的编码区及侧翼区进行二代测序检测,并进行生物信息软件预测。将人群中最小等位基因频率<1%、正常对照组中不存在且生物信息软件预测可能有害的变异定义为罕见变异。对罕见变异携带者行sanger法测序验证,并分析基因型-临床表型关系。
  结果:280例年轻高血压患者中,未发现FH-Ⅰ嵌合基因携带者,共14位患者携带15种罕见变异。发现1例患者携带CYP17A1基因C183Y和T390R复合杂合突变,家系调查发现该家系中共三人携带相同变异,临床及内分泌功能检查均符合不典型17-α羟化酶缺陷症,地塞米松治疗后,血压控制有效。将13例罕见变异携带者与未携带罕见变异高血压患者对比,发现罕见变异携带者发病年龄较小(21.20±6.83vs.28.61±8.31岁,p=0.01),收缩压较高(142.17±12.43比138±18.2,p=0.018),罕见变异携带者有年轻高血压及年轻脑卒中家族史的比例明显高于未携带者(30.8%vs.6.4%,p=0.011),而血钾、血清肾素、醛固酮、靶器官损害及心脑血管合并症均无统计学差异。隐性遗传CAH、GR相关基因,即CYP17A1、CYP11B1和NR3C1单个罕见变异携带者虽无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及糖皮质激素抵抗表型,但较对照组相比,存在更高的血清游离皮质酮(10.36(5.72,11.58)vs.1.86(0.77,6.74)ng/ml,p=0.007),而11-去氧皮质酮虽稍高,但无统计学差异(0.66(0.30,1.27)vs.0.60(0.21,0.93)ng/ml,p=0.057)。
  结论:CYP17A1基因突变引起的CAH可因临床表现不典型而被误诊为原发性高血压,在年轻原发性高血压人群中筛查单基因高血压相关基因有助于临床诊断。KCNJ5、HSD11B2、CYP11B1、CYP17A1及NR3C1罕见变异可能与年轻高血压发病相关,其中CYP11B1、CYP17A1和NR3C1携带者可能存在盐皮质激素前体蓄积情况。
  第二部分 大动脉炎易感性与基因多态性研究
  目的:大动脉炎(TA)是是一类主要累及主动脉及其一级分支的慢性进行性肉芽肿性血管炎,发病率低,常见于亚洲育龄期女性。当病变累及肾动脉或主动脉时,常引起血压升高。大动脉炎是继发性高血压的重要病因之一,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越来越多的研究提示遗传因素在大动脉炎中的重要地位。本研究旨在探讨TA在中国人群中的遗传易感性。
  方法:选取阜外医院高血压病区住院患者中确诊为大动脉炎的患者123例,选取年龄、性别相匹配健康对照组患者147例。所有患者均检测四个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SNPs),分别位于IL12B区域(rs56167332)、MLX区域(rs665268)、FCGR2A/FCGR3A区域(rs10919543)和HLA-B/MICA区域(rs12524487)。对病例组及对照组进行等位基因频率及基因型分析,对不同基因型TA进行基因型-表型分析。
  结果:大动脉炎患者中,FCGR2A/FCGR3A区域rs10919543危险等位基因G频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0.398vs.0.264,p<0.001)。而rs56167332、rs665268及rs12524487等位基因频率均较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以隐性模型分析时,rs10919543位点纯合突变型GG TA患病风险较GA及AA基因型患者增加了约5.5倍(OR=6.532,95%CI:2.402-17.763,p<0.001)。在TA患者中,rs10919543GG基因型携带者与GA和AA基因型患者相比,GG携带者(n=23,Eos=0.11(0.08-0.17)×109/L)比GA和AA携带者(n=100,Eos=0.08(0.05-0.13)×109/L,p=0.028)的血嗜酸性粒细胞含量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FCGR2A/FCGR3A基因相关SNP位点rs10919543与大动脉炎易感性相关,rs10919543GG基因型是大动脉炎的高危险因素。rs10919543可能通过调控FCGR2A及FCGR3A基因转录,使基因表达产物增加,导致体液免疫异常并介导血管自身免疫反应。FCGR2A/FCGR3A基因对大动脉炎易感性的关联有可能通过嗜酸性粒细胞作用实现,具体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著录项

  • 作者

    秦芳;

  • 作者单位

    北京协和医学院;

    中国医学科学院;

    清华大学医学部;

    北京协和医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

  • 授予单位 北京协和医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清华大学医学部;北京协和医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
  • 学科 内科学
  • 授予学位 博士
  • 导师姓名 惠汝太,宋雷;
  • 年度 2017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R544.103.11;
  • 关键词

    高血压; 肾上腺皮质; 基因多态性; 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