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非维生素K依赖的抗凝药对凝血酶生成的影响及维生素K依赖的口服抗凝药起始应用过程中凝血酶生成能力的变化趋势
【6h】

非维生素K依赖的抗凝药对凝血酶生成的影响及维生素K依赖的口服抗凝药起始应用过程中凝血酶生成能力的变化趋势

代理获取

目录

缩略词表

摘要

研究背景

参考文献

第一部分 达比加群和利伐沙班对组织因子诱导的凝血酶生成和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影响

前言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心房颤动患者应用华法林起始抗凝治疗过程中血浆内源性凝血酶生成能力的变化趋势及临床意义

前言

对象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新型口服抗凝药物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二级预防

个人简历

致谢

声明

展开▼

摘要

本文主要从以下两部分展开论述:
  第一部分 达比加群和利伐沙班对组织因子诱导的凝血酶生成和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影响
  目的:达比加群酯和利伐沙班是新近应用于临床的非维生素K依赖的直接凝血酶和直接因子Xa抑制剂。临床研究已经证明二者的疗效不劣于甚至优于传统的抗凝药物华法林。由于作用靶点的不同,二者抗凝效应必然存在差异。本研究通过体外血浆凝血酶生成(TG)和全血血小板聚集率(PAgR)试验评价达比加群和利伐沙班对组织因子诱导的凝血过程的影响,并探讨凝血酶调节蛋白(TM)在抗凝药物环境下对TG的调节作用。
  方法:枸橼酸钠抗凝管采集健康受试者外周静脉全血,按以下三个方面处理:①分离乏血小板血浆(PPP),体外给予递增浓度梯度(0,25,100,400,800 nmol/l)的达比加群和利伐沙班预处理,应用校正的自动凝血酶生成图(CAT)法检测TG参数,包括延迟时间(Lagtime)、内源性凝血酶生成能力(ETP)、峰值(Peak)和达峰时间(Ttpeak);②枸橼酸钠抗凝全血在体外给予上述浓度梯度的达比加群和利伐沙班预处理,动态血小板计数法检测全血PAgR;③在①基础上加用等量的重组人凝血酶调节蛋白(rhs-TM,10 nmol/l),观察TG变化。
  结果:①达比加群(0-800 nmol/l)浓度依赖性的延长血浆Lagtime和Ttpeak等时间参数。低浓度的达比加群(25-100 nmol/l)不降低血浆ETP(1737.6-1904.7 nmol·min)和Peak(337.7-364.6 nmol),高浓度的达比加群(100-800 nmol/L)浓度依赖性降低血浆ETP和Peak。利伐沙班(0-800nmol/l)延长Lagtime和Ttpeak及降低ETP和Peak均呈浓度依赖性的。以ETP计算,达比加群和利伐沙班的半数最大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678.1±1.4 nmol/l和460.1±1.4 nmol/l,二者比值约1.47倍。②在空白对照组,组织因子可诱导78±5%的全血PAgR;达比加群和利伐沙班(0-800nmol/l)均可浓度依赖性的抑制组织因子诱导的PAgR,IC50分别为119.5±1.5和77.5±1.6nmol/l,二者比值约1.54倍。③rhs-TM不影响Lagtime和Ttpeak,但显著降低ETP和Peak(分别下降22.4%和13.3%)。在rhs-TM环境下,低浓度的达比加群(25 nmol/l)有增加ETP(1568.97±117.99 vs1478.65±73.77 nmol·min)和Peak(330.82±17.56 vs299.46±6.35 nmol/l)的趋势(P>0.05)。不同的是,低浓度利伐沙班(25 nmol/)即可显著降低ETP(748.42±368.97 vs1478.65±73.77 nmol·min)和Peak(106.53±55.46 vs299.46±6.35 nmol/l)(P均<0.01)。以ETP计算,达比加群和利伐沙班的IC50分别为605.5±1.9nmol/l和24.7±1.1 nmol/l,二者比值约24.5倍。
  结论:达比加群浓度依赖性的延迟TG的起始期,低浓度的达比加群(≤100nmol/l)对TG的扩增期无影响。利伐沙班浓度依赖性的延迟TG的起始期、抑制TG扩增期。利伐沙班和达比加群能浓度依赖性的抑制组织因子诱导的全血PAgR。利伐沙班对血浆TG和全血PAgR的抑制效应强于达比加群。rhs-TM能增强利伐沙班的抗凝效应,对达比加群的抗凝效应的影响较小。
  第二部分 心房颤动患者应用华法林起始抗凝治疗过程中血浆内源性凝血酶生成能力变化趋势及临床意义
  目的:具有高危血栓风险的心房颤动患者积极抗凝治疗可改善临床预后。间接证据表明华法林起始应用过程中可能出现反常高凝和增加血栓事件发生。本研究评价心房颤动患者应用华法林起始抗凝阶段血浆内源性凝血酶生成能力(ETP)的变化趋势,探讨这一变化趋势的临床意义。
  方法:前瞻性收集具有抗凝适应症但近2周内未行抗凝治疗的心房颤动患者39例,按起始抗凝方案中是否联合应用低分子肝素(100AxaIU/kg)分成2组:A组:华法林组,26例;B组:联合治疗组,13例。A组按华法林给药剂量分为三个亚组:A1:1.5mg qd,7例;A2:3mgqd,11例;A3:6mg qd×2d,然后3mg qd,8例。收集患者人口学特征、病史资料、基线血常规、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水平。枸橼酸钠抗凝管采集患者基线和用药后连续3天的静脉全血。采用校正的自动凝血酶生成图(CAT)法检测ETP。同时间点检测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蛋白C(PC)和蛋白S(PS)等。多元线性回归分析ETP与其它因素的关系。
  结果:除了糖尿病病史两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外(3.8% vs30.8%,P=0.035),其它基线特征、基线INR、APTT、PC、PS和ETP等均未见显著差异。2组患者INR动态比较无显著差异(累计增幅33.8% vs34.8%,P=0.947); APTT在华法林组表现为逐步升高的过程;在联合治疗组第1天即显著升高(增幅14.5%vs3%,P=0.026)并维持这一水平,至第3天两组APTT无显著差异(增幅13.5%vs15.84%,P=0.628);两组PC和PS活性均呈现缓慢下降趋势,PC/PS累计降幅均无显著差异(分别为-28.6%vs-23.9%,-18.6%vs-14.5%;P值分别为0.505和0.565),其中第2天华法林组PC日降幅显著高于联合治疗组(-14.7%vs-7.0%,P=0.033)。联合治疗组ETP随时间推移直线下降;华法林组ETP的降幅在第2天呈小幅波动,两组患者3天ETP累计降幅无显著差异(-30.5% vs-36.8%,P=0.273)。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提示基线ETP与红细胞(RBC)计数(β=257.6,P=0.001)和INR独立相关(β=-1425.8,P=0.001);第1天和第2天ETP的日降幅与同时段INR变化幅度独立负相关(分别β=-0.946,-0.231;P=0.002,0.004),3天累计ETP降幅与同时段PC降幅独立负相关(β=-0.378,P=0.002)。亚组分析发现,华法林对PC、PS和ETP的抑制均呈现剂量依赖性。A1组3天ETP累计降幅显著低于A2和A3组(分别为-20.4%,-34.1%和-34.3%);A1和A2组ETP在第3天出现最大降幅(分别为-8.7%和-21.7%);A3组ETP在第1天的降幅最大(-17.5%)。
  结论:小剂量的华法林起始抗凝治疗过程中ETP最大降幅出现在第3天,大剂量的华法林在第1天即可获得较显著的ETP降幅。华法林对ETP、PC和PS活性的影响均呈现剂量依赖性。心房颤动患者应用华法林起始抗凝过程中ETP的日降幅呈现小幅波动,该现象可能通过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获得改善。RBC计数和INR值影响基线ETP水平;而华法林起始给药过程中INR值和PC活性的变化与ETP的变化相关。

著录项

  • 作者

    万槐斌;

  • 作者单位

    北京协和医学院;

    中国医学科学院;

    清华大学医学部;

    北京协和医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

  • 授予单位 北京协和医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清华大学医学部;北京协和医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
  • 学科 内科学
  • 授予学位 博士
  • 导师姓名 杨艳敏;
  • 年度 2016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R541.750.5;
  •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华法林; 凝血酶; 生成能力; 血小板; 聚集功能; 达比加群; 利伐沙班;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