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历史文脉空间的再造——中山岐江公园景观文化价值分析及启示
【6h】

历史文脉空间的再造——中山岐江公园景观文化价值分析及启示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1.导言

1.1选题综述

1.1.1选题缘起

1.1.2研究价值

1.1.3课题背景

1.2论文概要

1.3概念界定

2.中山岐江公园景观概述

2.1建成背景

2.1.1甲方

2.1.2乙方

2.2人文环境

2.2.1地理

2.2.2人文

2.3景观呈现

2.3.1整体

2.3.2节点

3.中山岐江公园景观设计形式语言分析

3.1整体形式

3.1.1模式

3.1.2借鉴

3.2节点形式

3.2.1更新

3.2.2再生

3.3总体关系

3.3.1多解

3.3.2统一

4.中山岐江公园景观设计文化价值分析

4.1人文关怀

4.1.1平等

4.1.3互爱

4.2历史文脉

4.2.1精神

4.2.2价值

4.3生态安全

4.3.1保护

4.3.2共生

5.中山岐江公园景观设计的当下启示

5.1为谁设计

5.1.1甲方

5.1.2乙方

5.2设计什么

5.2.1表象

5.2.2本质

5.3怎么设计

5.3.1现在

5.3.2过去

6.余论

参考文献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科研成果等

致谢

展开▼

摘要

当前,中国文化发展面临的最大问题是经济全球化及高速发展所带来的多领域的趋同危机,文化多样性存在所承受的巨大威胁以致于本土文化的衰退与消亡等都严重影响了文化的多元发展和人类的核心追求,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来临,如何协调好本土文化与后工业文化及经济全球化的关系,落实到景观设计领域,笔者认为其核心是对人文的深切关怀、对历史文脉的保护、对生态安全的考量。俞孔坚设计的中山岐江公园,连续在国内外获得多项大奖,反映了国内外学术舆论界的认同,其景观设计理念及设计语言的表述,在当代中国景观设计领域极具时代前瞻性。深入研究中山岐江公园的内部结构,从而透视设计师的设计理念、手法,由此管窥在中国本土文化背景下完成3/4学业的中国人,经过短短5年国外深造,归国后于当下文化语景,通过实践迅速获得成功,其中原因十分耐人寻味。目前中国景观设计界理论来源大致有三个方向:美国、欧洲、中国本土,如何在这三个方向上做出符合时代需求的文化判断,建立具有本民族文化特性的景观设计学科理论体系,是当前中国景观设计界最迫切的问题。探讨中山岐江公园景观设计成因,以此加深西方景观设计理念在本土转化过程中的价值观建立和顺应时代发展规律的方向性指引。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