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从一位弦师透视北方曲艺的三弦伴奏艺术——师从马小祥习琴的音乐学体认
【6h】

从一位弦师透视北方曲艺的三弦伴奏艺术——师从马小祥习琴的音乐学体认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三代曲艺世家的家庭背景

第一节 家学渊源

一、家世背景

二、涉猎广泛

第二节 家庭熏陶与培养

第三节 四代人的传承与变化

一、学艺初衷

二、学习模式

三、收徒方式

四、与搭档关系

五、择偶范围

第二章 学艺经历

第一节 扎实的基础与广泛涉猎——北京学艺

一、广度与高度的学习——北京学艺经历

二、力学笃行——北京实践经历

第二节 精准的诠释——天津学艺

一、深度学习——天津学艺经历

二、精彩纷呈——天津实践经历

第三节 新的探索——音乐三弦演奏学习及新作品尝试

一、新的探索——音乐三弦演奏学习

二、新作品尝试

第三章 伴奏初探——我的学习实录

第一节 技术锤炼

一、基础练习

二、以曲代功

第二节 音乐认知——以岔曲为例

一、小岔曲《春至河开》的唱腔与伴奏

二、大岔曲《风雨归舟》的唱腔与伴奏

三、单弦牌子曲的唱腔与伴奏

第四章 学习曲艺三弦伴奏的音乐学思考

第一节 音乐三弦与曲艺三弦异同之比较

一、音乐三弦与曲艺三弦异同之比较

二、曲艺弦师应具备的基本素养

第二节 教学体认

一、技术锤炼与音乐认知的矛盾

二、传统曲艺三弦伴奏的音乐认知

结语

参考文献

索引

致谢

附录:陈楚个人简历

展开▼

摘要

北方曲艺三弦是北方曲艺曲种中的主要伴奏乐器,是研究曲艺音乐构成、表演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在研究生就读期间师从北京曲艺团弦师马小祥学习曲艺三弦伴奏,以非常细腻、深入的演奏实践为基础,结合音乐学研究的视角,实实在在地触摸到曲艺音乐本体,体认到曲艺三弦伴奏艺术中所蕴含的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与音乐院校中常用的西方古典音乐体系的差异。认识到研究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必须真正深入其内部,按照其本身艺术规律探索才能触摸到艺术本质。
  本文的写作框架为,绪论、四个章节、结语:
  绪论:记录了笔者在北京曲艺票房田野考察中,从欣赏北方曲艺曲种表演,感受曲艺人文关怀到逐渐关注曲艺伴奏,关注曲艺伴奏弦师马小祥的心路历程,梳理了文献中曲艺伴奏文献的贡献与缺失,确立了以演奏实践与音乐学视角相结合的论文思路。
  第一章三代曲艺世家的家庭背景:梳理了马小祥自祖父马连登开始的深厚家学传统,三代传承,十余位曲艺名家的曲艺大家族给了马小祥充足的先天艺术滋养,自幼耳濡目染北方的各个曲种,为他营造了非常好的艺术氛围。
  第二章马小祥的学艺与实践经历:笔者从两年多的学习笔录中梳理了马小祥曲艺三弦伴奏以及音乐三弦演奏的求学经历,以及马小祥在音乐创作上的尝试。从“人”的视角看到了一个弦师的成长轨迹。
  第三章曲艺三弦伴奏初探——学习实录:笔者从几十次三弦课的教学及练习中,梳理出学习曲艺三弦伴奏的基本学习方法与基本音乐认知。前者整理了曲艺三弦的基本练习与以曲代功的训练方法;后者是北方有代表性的曲种小岔曲、大岔曲、单弦牌子曲的学习实录,论文梳理了伴奏中的大过门、小过门、随腔伴奏、数字句及部分单弦牌子曲的曲牌伴奏基本手法、变化手法。从中总结出伴奏的基本规律,深刻触摸到曲艺音乐本体,理解了传统音乐中的音乐认知。
  第四章学习曲艺三弦伴奏引发的音乐学思考:论述了笔者为期两年学习曲艺三弦伴奏的体认。认识到音乐三弦与曲艺三弦由于音乐体系的变化,导致乐器形制、演奏手法、音乐认知上的巨大差异;总结了曲艺伴奏弦师在伴奏中应具备的基本素养;笔者还对传统“口传心授”的教学方式与学院式的教学方式进行了对比研究,认识到学习传统音乐学院式的教学方式在基础阶段对学生有很大的帮助,但在后期音乐的认知上,应该更好地坚持传统“口传心授”的教学方式,以确保对音乐本体的准确把握。
  结语笔者对全文进行了总结,提出了弦师在当今社会下“后继乏人”的现状,再次提出传统曲艺音乐传承与研究应将其置于我国的传统音乐语境之中,并指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所提到“活态传承”的理念是目前对曲艺音乐最好、最恰当的传承和记录方式,单纯的记谱、记录和梳理不能鲜活、真实地反应我国曲艺音乐的全貌。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