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从现代物理学理论发展探讨孙思邈修道养生观
【6h】

从现代物理学理论发展探讨孙思邈修道养生观

代理获取

目录

英文文摘

导言

1孙思邈修道养生思想考

1.1孙氏道论及修道养生观

1.2《老》《庄》对孙氏修道养生思想的影响

1.2.1孙氏与老庄的渊源

1.2.2《老子》道论及修道养生思想

1.2.3《庄子》道论及修道养生思想

1.2.4孙氏对《老》《庄》的引用发挥

1.3《周易》对孙氏修道养生思想的影响

1.3.1《周易》其书

1.3.2《周易》道论

1.3.3《周易》修道养生思想

1.3.4孙氏对《周易》的引用发挥

1.4《内经》对孙氏修道养生思想的影响

1.4.1《内经》中的修道养生思想

1.4.2《内经》天道观

1.4.3《内经》阴阳学说

1.4.4《内经》五行学说

1.4.5孙氏对《内经》修道养生思想的引用

2孙思邈修道养生实践考

2.1养性为本

2.2性命兼修

2.2.1修道养生是性命兼修过程

2.2.2孙氏对性命双修的实践

2.3孙氏在临床上对修道养生方法的运用

3修道养生与统一场论

3.1修道养生与元气论自然观

3.2现代统一场论

3.2.1物质世界统一性思想

3.2.2统一场论的提出

3.2.3统一场论的发展

3.3元气论与统一场论比较

3.4修道养生与统一场论的互读

4修道养生与自组织

4.1非线性科学与自组织

4.1.1非线性科学的发展

4.1.2自组织理论的形成

4.2人体是一复杂的自组织系统

4.2.1自组织现象

4.2.2耗散结构

4.2.3人体是复杂的耗散结构

4.3耗散结构形成与基本假说

4.3.1热力学定律与宇宙学佯谬

4.3.2耗散结构形成的条件

4.3.3推论与假说

4.4修道养生对自组织的运用

4.4.1通过养性抑制熵增diS

4.4.2信息反馈以增加有序

4.4.3“还丹”与协同

4.4.4涨落与有序

5修道养生与混沌学

5.1混沌理论

5.1.1分形与分维

5.1.2混沌理论的形成

5.2天人合应中的混沌

5.3解读混沌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展开▼

摘要

当今社会,亚健康、慢性病、疑难病、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现代医学尚没有更好的办法进行解决。而以“性命”之学为核心的传统修道养生方法经过前人的探索和历史的积淀,在养生康复方面有着非常独到和显著的效果,并且对中医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均有着深远的影响。本课题采用文献学为主的方法通过对孙思邈修道养生思想及实践进行跨学科复合型研究,旨在更深入地了解孙氏幼年多病而却最终健康长寿的奥秘,探究修道养生实践对孙氏养生及医学思想的深刻影响,探索道家“天道观”与物理学“统一场论”、自组织理论、混沌学理论之间的内在的本质的联系,从而更深刻地认识和把握孙思邈医学科学思想,更好地继承孙思邈养生及医学成就,使孙思邈宝贵的养生经验更好地为现代养生康复服务。内容共分五个部分: 1. 孙思邈修道养生思想考 通过对《备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等文献、史料的研究,发现修道养生思想构成了孙氏养生及预防医学思想的核心和最高准则。《老子》《庄子》《周易》《内经》是孙思邈道论及修道养生思想的最主要源泉。孙氏对《老子》原文引用最多。从孙氏在《千金方》中对《老子》《庄子》原文的大量引用发挥来看,孙氏是从纯养生学角度对《老子》《庄子》进行理解并为之作注。并由此可略窥其已佚失不存的《老子注》《庄子注》之原始风貌。 2 .孙思邈修道养生实践考 孙氏修道养生实践可概括为“养性为本”和“性命双修”。孙氏吸取《老》《庄》《易》修道养生思想,把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看作“养性之大经”,把养性贯穿于生活的方方面面。孙氏对《周易参同契》和道家“性命双修”深有研究并身体力行。《千金方》、《存神炼气铭》、《四言诗》、《龙虎篇》等著作中有关修道养生的内容构成了孙氏“性命双修”养生实践的主体。孙氏认为修道养生方法不仅可以治未病,而且还可以“疗万疾大患”。其在临床上对“恶疾大风”的治疗经验和思路方法对当前包括肿瘤在内的疑难病的预防、治疗均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3 .修道养生与统一场论 以老庄、孙思邈为代表的道家人物在修道养生实践中体验并直觉到自然之道的存在,认为“道”是宇宙的本原和万事万物的本体,是万事万物发展变化的总动力和总规范。道虽然无形无象而无极,但又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它是有与无的统一,是制御众有的中和无极化之均衡统一场势,是客观实存。中国古代元气论是在以气解道,道气相通的学说基础上形成的。元气论力图从统一的物质本原来认识和说明物质世界。气的多种基本属性诸如本原性、混沌性、无限扩展性和演化性,均类似于现代物理学中的统一场。现代统一场论的最终目标,是以场的一元论达到物理学理论的统一。统一场,作为目前已知场(电磁场、引力场、强相互作用、弱相互作用)的共同起源和共同基础,连续地充满整个空间,各种已知场不过是它的不同表现形态。统一场论与元气论自然观具有质的相似性。 4 .修道养生与自组织 非线性科学是20世纪继相对论、量子力学之后的第三次科学革命,而自组织理论是非线性科学研究的重要内容。普里戈金的耗散结构理论把物理学规律和生物学规律统一起来,解决了关于世界是退化还是进化的认识矛盾,揭示了耗散结构形成和进化的奥秘;协同论、突变论揭示了自组织系统形成和发展的一般规律。人体属于远离平衡态的耗散结构,是一种复杂的、开放的自组织巨系统。孙氏修道养生观是对自组织理论的自觉运用。其主要是通过日常养性以抑制熵增,并充分发挥信息反馈的机制来最有效地增加负熵,从而在整体上提高身体巨系统的有序程度,达到防治疾病,延年益寿的效果。在这一自组织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身体内部各子系统间都表现出了高度的协调和统一,这既是对自组织理论的自觉运用,又是在自组织条件下对耗散结构理论、协同理论、突变理论普适性的充分验证。 5 .修道养生与混沌学 混沌作为“确定性的随机”,反映了非线性动力学的本质和一般特征,揭示了大自然的深层次奥秘。它消除了决定论和概率论之间的鸿沟,跨越了层次的规律性,发现了世界新的统一。混沌理论的发展从生成演化的世界图景,从整个宇宙大化流行的角度,暗示着宇宙万物有着共同的起源、共同的背景,遵循共同的生成演化规律。而孙思邈等修道养生家在养生实践中,以无思无辨、中和无欲的混沌态去“同于大通”,其不仅在方法特征上与非线性科学(以混沌为特征)具有质的相似性,其对“道”作为宇宙本原、万物本体、事物发展变化的总规范、总动力的觉知结果,以及关于自然之道是确定论与概率论的统一,是中和无极化之均衡统一场势的结论,也与混沌理论所揭示的大自然深层次的奥秘有相通相契之处。 结论: 孙氏幼年多疾,而却终获遐龄,并为祖国医学的继承和发展做出了划时代的卓越贡献,其重要原因是得益于对以“性命双修”为核心的中国传统修道养生理论、方法的深入研究、正确理解和不懈实践。对孙氏学术思想应该从“道”的高度上进行深刻理解和全面把握。中国古代道-气本原论与现代统一场论、混沌理论、自组织理论有着质的相似性。孙思邈修道养生观在世界观和方法论上为现代物理学、养生学乃至生命科学的发展均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