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科研环境、学习能力与国际科技交流合作绩效:以基础研究领域为例
【6h】

科研环境、学习能力与国际科技交流合作绩效:以基础研究领域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1章引言

1.1研究背景

1.2核心概念界定

1.2.1基础研究

1.2.2国际科技交流合作

1.2.3科研环境

1.2.4学习能力

1.3研究的主要内容与方法

1.3.1研究内容

1.3.2研究方法

1.3.3研究框架

1.4研究特色及意义

第2章文献综述与研究假设

2.1国际科技交流合作相关研究

2.1.1国际科技交流合作组织

2.1.2基础研究领域的国际科技交流合作绩效评价

2.2科研环境相关研究

2.2.1科研环境的影响因素

2.2.2科研环境与国际科技交流合作绩效的关系

2.3学习能力相关研究

2.3.1组织学习能力的维度划分

2.3.2科研环境与学习能力的关系

2.3.3学习能力与国际科技交流合作绩效的关系

2.4研究理论框架建立

第3章实证研究设计与过程

3.1研究设计与问卷数据收集

3.1.1量表设计

3.1.2数据收集

3.2研究过程

3.2.1信度检测

3.2.2效度检测

3.2.3变量萃取

3.3研究结构

3.3.1因子相关性及多重共线性分析

3.3.2设计及建立模型

3.4结果分析与发现

3.5本章小结

第4章研究的结论与讨论

4.1研究结论及政策建议

4.1.1研究结论

4.1.2政策建议

4.2研究局限性和未来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历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展开▼

摘要

伴随着学科间的研究日益密切,跨地区及全球性的科学问题已成为当前科学研究领域的重点,开展大科学研究及大科学工程研究逐渐成为基础研究领域的发展趋势。以往“各自为营,单打独斗”的基础科学研究现象面临着巨大挑战,开展基础研究领域国际交流合作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重视。许多研究表明,科研环境对于国际科技交流合作绩效具有重要影响,但对于学习能力因素起到的中介作用,目前却很少有人研究。
  本研究以基础研究领域的国际科技合作组织实践为背景,对科研环境、学习能力和国际科技交流合作绩效三者的关系进行研究。首先,本研究通过梳理相关文献,创建了以学习变量为中介变量的,同科研环境、国际科技交流合作绩效的研究框架。接着,利用SPSS24.0软件对样本数据进行分析处理,根据分析结果对研究模型进行验证,并得出以下结论:
  基础研究合作组织所处的科研环境对于国际科技交流合作绩效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科研环境对于学习能力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其中科研合作环境对于学习能力的影响最为显著;在科研环境与国际科技交流合作绩效的关系中,学习能力则起到了部分中介的作用。
  根据上述结论,本文提出了一些相关政策建议。指出我国应提高国际科技交流合作的质量与层次,加大基础研究领域国际科技交流合作的经费投入力度,建立鼓励创新、勇于探索的科研学术氛围,强化相关的科技政策支撑体系,促进基础研究领域的国际科技交流合作的多元化发展。
  现阶段我国在进行国际科技交流合作的过程中仍然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促进我国建立更加合理完善的科研环境,增强基础研究科技组织的学习能力,从而提高我国在基础研究领域的国际科技交流合作绩效,更快更好的成为国际科技强国。同时也希望研究的相关理论成果,能够对丰富国际科技交流合作绩效的文献做出一定贡献,对今后的国际科技交流合作绩效的理论发展提供借鉴参考和指导意义。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