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知识产权保护、创新与企业国际化研究
【6h】

知识产权保护、创新与企业国际化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1章绪论

1.1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研究背景

1.1.2研究意义

1.2研究内容与框架结构

1.2.1研究内容

1.2.2框架结构

1.3研究方法

1.4主要创新点与不足

1.4.1研究的主要创新点

1.4.2研究的难点与不足之处

第2章文献综述

2.1企业国际化的内涵及相关研究

2.1.1企业国际化的内涵

2.1.2企业国际化的相关理论

2.2知识产权保护与企业国际化的相关研究

2.2.1制度与企业海外扩张

2.2.2知识产权保护与投资

2.2.3知识产权保护与贸易

2.3创新与企业国际化动态的相关研究

2.3.1创新与企业出口决策

2.3.2创新与企业出口市场存续

2.4知识产权保护与创新的相关研究

2.5研发国际化的相关研究

2.5.1研发国际化的动因

2.5.2研发国际化的区位选择

2.5.3研发国际化与企业创新绩效

2.6评述

第3章中国知识产权保护、创新与企业国际化的特征事实

3.1中国知识产权保护的特征事实

3.1.1知识产权的含义

3.1.2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的变迁

3.1.3知识产权保护的测度

3.2中国创新发展的特征事实

3.3中国国际化水平发展的特征事实

第4章知识产权保护、创新与企业国际化深度

4.1引言

4.2理论基础与研究假设

4.2.1理论基础

4.2.2新兴经济体国家的制度背景

4.2.3研究假设

4.3研究设计

4.3.1研究样本及国际化特征

4.3.2模型构建及变量说明

4.4实证结果分析

4.4.1初步回归结果

4.4.2稳健性分析

4.4.3知识产权保护对企业国际化的影响机制检验

4.4.4进一步分析—基于所有制异质性角度

4.5研究结论与启示

第5章知识产权保护、创新与企业国际化动态

5.1引言

5.2理论基础与研究假设

5.2.1理论基础

5.2.2研究假设

5.3研究设计

5.3.1研究样本及数据来源

5.3.2模型设定及变量选择

5.4创新与企业国际市场进入:实证分析

5.4.1基本估计结果

5.4.2不同行业分样本回归结果

5.4.3不同地区分样本回归结果

5.4.4稳健性检验与内生性分析

5.5创新与企业国际市场退出:实证分析

5.5.1基本估计结果

5.5.2不同行业分样本回归结果

5.5.3不同地区分样本回归结果

5.5.4稳健性检验与内生性分析

5.6创新与企业国际市场存活

5.7结论与启示

5.7.1研究结论

5.7.2研究启示

5.7.3贡献与不足

第6章创新与企业研发国际化

6.1引言

6.2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6.2.1自主研发与企业创新绩效

6.2.2研发国际化与企业自主创新绩效

6.3研究方法和计量模型

6.3.1研究样本和数据来源

6.3.2样本企业的地区及行业分布特征

6.3.3计量模型及变量选择

6.4实证分析

6.4.1全样本回归

6.4.2研发国际化调节效应的影响因素

6.4.3稳健性检验

6.5研究发现与启示

6.5.1研究发现

6.5.2研究启示

第7章主要结论与政策启示

7.1研究结论

7.2政策与启示

7.3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与在读期间科研成果

展开▼

摘要

当前,我国经济在经历30多年的高速增长后,正逐步步入以“中高速、优结构、新动力、多挑战”为特征的新常态阶段。在国内市场日趋饱和竞争同质化的挑战下,国际化成为中国企业寻求新一轮增长的新动力。我国政府鼓励各产业内企业主动实施“走出去”战略,开展具有战略意义的出口和对外直接投资,积极向高端市场转移,培育和增强产业创新能力,实现产业转型升级。以专利、版权、商标等形式授予的知识产权,在促进创新和保持经济增长方面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不仅是企业赖以生存、长远发展、走向国际市场的基础,更是拓展海外市场的重要资源和核心竞争力。数字革命和过去多年的技术突破使得知识产权成为经济、社会和政治利益的前沿。因此,将知识产权保护、创新与企业国际化置于统一框架中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对于推动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强国和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建设具有重要启示。
  首先,文章以2004-2015年中国沪深两市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通过构建衡量知识产权保护的综合性指标,考察母国不同地区间的知识产权保护对企业国际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母国地区知识产权保护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推动该地区企业进入国际市场,提高企业的国际化水平;知识产权保护主要通过创新渠道和融资机制影响企业的国际化进程和水平。进一步研究发现,母国不同地区间的知识产权保护对企业国际化的影响还会因所有制差异而有所不同。与国有企业相比,非国有企业的国际化进程更容易受到所在地区知识产权保护的影响。
  其次,文章以产品周期理论、新新贸易理论、资源基础观和制度基础观作为理论基础,以中国上市公司为主要研究对象,基于国际化动态的视角,分别考察了创新对企业国际市场进入、国际市场退出、国际市场存活的影响,以及知识产权保护在其中发挥的作用。研究发现:(1)创新对企业国际市场进入有显著正向影响,即增强创新能力有助于推动企业进入国际市场。企业所在地区的知识产权保护水平越高,增强创新能力对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推动作用越大。所有权对创新能力和企业国际市场进入的关系存在正向调节作用,与非国有企业相比,增强国有企业创新能力对推动其进入国际市场的作用更大。(2)创新对企业国际市场退出存在显著负向影响,即增强创新能力有助于降低企业从国际市场退出的概率,而且创新对企业国际市场退出的影响存在行业异质性。(3)创新对企业进入国际市场后的存活具有积极作用,即企业进入国际市场后,初始创新能力越强的企业在国际市场上存活的更久。
  随后,文章以2008-2011年中国创新型制造业企业为研究对象,结合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考察自主研发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研发国际化对二者关系的调节作用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自主研发对企业的创新绩效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即随着内部研发投入的增加,企业拥有的创新技术资源随之增多,这有助于提高企业的创新绩效。(2)研发国际化正向调节自主研发与企业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即研发国际化有助于增强自主研发对企业创新绩效的积极作用,这表明合理开展研发国际化活动,有助于增强企业自主研发能力,提高其创新绩效。(3)研发国际化在企业自主研发与创新绩效中的调节作用会因企业的所有制类型和上市情况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最后,对研究结论进行总结,并提出政策建议与启示。(1)我国在完善知识产权法律法规的同时,各级政府部门还应不断细化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实施的配套措施,创新执法监管方式,提高执法效率和水平,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从而推动开放型经济的持续发展和稳步提升。(2)明确和发挥企业在创新创造中的主体作用,在增强企业自身创新能力的同时,还应关注创新资源和制度因素的相互关系,使创新资源与企业外部的知识产权保护环境及内部的所有权情况相匹配。(3)企业应当将研发国际化作为一种战略决策,并充分结合自身性质和资金实力,做出长远的发展规划,不能盲目的进行海外研发扩张。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