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新媒体时代政府网络舆情应对与引导研究
【6h】

新媒体时代政府网络舆情应对与引导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研究方法与思路

1.2.1 研究方法

1.2.2 研究思路

1.3 论文基本概念阐释

1.3.1 新媒体与新媒体时代

1.3.2 网络舆情

1.3.3 网络舆情应对

1.3.4 网络舆情演化

1.3.5 议程设置

1.3.6 意见领袖

1.4 文献综述

1.4.1 国外研究成果综述

1.4.2 国内研究成果综述

1.5 特色与创新

第2章 新媒体传播特点及政府网络舆情应对与引导现状

2.1 新媒体的传播特征及发展趋势

2.1.1 新媒体的传播特征

2.1.2 新媒体的形式及现状

2.1.3 新媒体的发展趋势

2.2 新媒体对政府网络舆情应对与引导的影响

2.2.1 新媒体传播的即时性加速了网络舆情的传播

2.2.2 新媒体传播的互动性使“把关人”角色逐渐退化

2.2.3 新媒体传播的个性化使媒介生态环境产生变化

2.2.4 新媒体拓宽了大众获取信息的渠道

2.2.5 新媒体传播的多元化使受众具备“自我议程设置”能力

2.3 现阶段政府网络舆情应对与引导的现状

2.3.1 “躲猫猫”走向“汤姆与杰瑞”

2.3.2 按模式出牌——“技术封”和“行政堵”

2.3.3 开放“门户”——电子政务的发展

2.3.4 “微言大义”——政务新媒体展现洪荒之力

2.3.5 新闻发布会——最传统有效的信息发布形式

2.4 新媒体时代政府网络舆情应对与引导观念的转变

第3章 新媒体时代政府网络舆情应对与引导存在的问题和致因

3.1 新媒体时代政府网络舆情应对与引导存在的问题

3.1.1 网络舆情应对体制有问题

3.1.2 网络舆情引导时的“三不说”

3.2 政府网络舆情应对与引导能力不足的原因分析

3.2.1 对网络舆情非常态性发生的预见能力较弱

3.2.2 对网络舆情应对与引导的法律保障体系不够健全

3.2.3 对网络舆情应对的协调机制尚未完善

3.2.4 缺乏专业的网络舆情应对与引导团队

3.2.5 缺乏非政府组织的有效参与

3.2.6 官员言辞不当的结果

第4章 网络舆情案例研究

4.1 “微时代”下舆情大事件

4.2 微博和微博的特点

4.3 微博与政府网络舆情应对与引导

4.3.1 微博对政府网络舆情应对与引导积极的影响

4.3.2 微博对政府网络舆情应对与引导负面的影响

第5章 新媒体时代提升政府网络舆情应对与引导能力的对策

5.1 基于网络舆情演化阶段的新媒体网络舆情应对模型

5.1.1 网络舆情潜伏阶段的新媒体舆情收集与监测

5.1.2 网络舆情潜伏阶段的新媒体预警

5.1.3 网络舆情形成阶段的新媒体信息发布

5.1.4 网络舆情扩张阶段的新媒体舆情引导

5.1.5 网络舆情消退阶段的深度挖掘报道

5.2 提升政府网络舆情应对与引导能力的制度环境建设

5.2.1 完善网络立法,促进行业自律

5.2.2 建立常设性的网络舆情管理机构

5.2.3 完善网络舆情预警机制,预防与应急并重

5.2.4 全面提升网络舆情应对与引导工作相关人员素质

5.3 通过提升政务新媒体影响力,实现主流意识形态引导

5.3.1 政府如何利用政务微博进行网络舆情应对与引导工作

5.3.2 微信崛起给网络舆情应对与引导带来的挑战与机遇

5.4 加快网络实名制步伐,提升网民自律及公众人物社会责任

5.5 加强网络舆情应对与引导中非政府组织参与力度

5.6 加强新媒体监管和准入机制,设立“新媒体观察员”角色

5.7 加强“网络直播”管理的一点儿思考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展开▼

摘要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各种矛盾日益突出,这就造成了突发事件频发。互联网的技术突破带领着我们步入了新媒体时代,新媒体的传播特征使得人与人、政府与公众之间的关系更加密切,同样也加强了敏感舆情的传播速度、深度和广度,这就给政府的网络舆情应对与引导提出了更大的挑战。
  本文以新媒体的特征和传播特点为研究的前提和基础,充分考虑到政治因素,经济因素和文化因素等,把政府网络舆情应对与引导作为研究的主题,旨在提高政府网络舆情应对与引导能力。首先对网络舆情和新媒体等核心概念进行界定,然后详细的讲解了新媒体的传播特点和对于网络舆情传播的影响,由这个线索贯穿全文,根据新媒体发展的规律,深入的分析和研究政府网络舆情应对与引导的现状和问题,剖析是什么导致了这些问题。在研究过程中辅以“微事件”,分析政府在应对由新媒体所引发的网络舆情时的成与败。积极引进并借鉴国外政府对于网络舆情应对与引导、网络治理的先进技术和理论知识,根据我国社会发展的形式,将二者完美的结合在一起,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设性的改进意见和制定战略方案。最后谈了点儿对于现阶段“网络直播”管理的想法。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