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施特恩海姆小姐传》中的感伤主义文学元素分析
【6h】

《施特恩海姆小姐传》中的感伤主义文学元素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引言

第1章 感伤主义与感伤主义文学

1.1 感伤主义在德国的产生

1.1.1 外来影响

1.1.2 内部条件

1.2 感伤主义文学的发展与特征

第2章 索菲·封·拉罗赫与《施特恩海姆小姐传》

第3章 《施特恩海姆小姐传》中的感伤主义文学元素

3.1 从文体看《施特恩海姆小姐传》中的感伤主义文学元素

3.2 从主人公形象塑造看《施特恩海姆小姐传》中的感伤主义文学元素

3.2.1 突出典型特征

3.2.2 烘托与反衬

3.3 从情节安排看《施特恩海姆小姐传》中的感伤主义文学元素

3.3.1 内容设置

3.3.2 叙事技巧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展开▼

摘要

感伤主义是欧洲十八世纪启蒙运动中产生的思想潮流。它最早起源于英国,后传入德国等欧洲国家。它既是启蒙运动由“理”至“情”转变的体现,也为启蒙运动晚期狂飙突进运动的到来做了准备。这体现在它既不似启蒙运动早期提倡绝对理性,也不像狂飙突进运动推崇绝对情感。它虽然重视内心情感,但并不摒弃理性,而是强调理性与情感的平衡。
  在起源地英国的影响下,感伤主义在德国生根发芽。首先,斯泰恩、理查逊等英国感伤主义作家的文学作品传入德国,加速了感伤主义的传播。其次,包括唯感论、经验主义、道德情感理论等在内的思想潮流,以及风靡一时的虔诚运动为它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这是一种关注人类自身以及内心情感的思想趋势。与此同时,德国市民阶层的地位不断上升,市民意识逐渐形成,在经济领域也开始产生影响。然而,他们在政治领域依旧毫无地位。面对无力改变的社会现状,失望的市民们开始更多投身于艺术及学术领域,并将目光由社会重新转回自身,其关注的焦点由现实世界转向自己的内在世界。这样的历史现实条件也为感伤主义的产生奠定了社会基础。
  随着感伤主义在德国的发展,德国感伤主义文学逐渐产生。它兴起于18世纪中叶,在18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年间达到顶峰,占据了当时的德语文学市场,并涌现了包括克洛卜施托克、钦岑多夫、盖勒特、索菲·封·拉罗赫等一批感伤主义代表作家。受感伤主义思潮影响,感伤主义文学重视情感,关注内心,它提倡道德化的情感,具有道德教育意义,崇尚友情及大自然,并多以平民与宫廷的矛盾为描写对象。
  这些特点在索菲·封·拉罗赫的《施特恩海姆小姐传》中得到了丰富的体现。《施特恩海姆小姐传》是德国第一部由女性作家创作的小说,描述了主人公施特恩海姆小姐的成长历程。这部小说受英国感伤主义作家理查逊影响颇深,具有很浓的感伤主义特征。具体来说,《施特恩海姆小姐传》在文体、主人公形象与情节安排三个方面都含有明显的感伤主义文学元素。首先,《施特恩海姆小姐传》的文体为书信体小说,这是感伤主义作家主要采用的文体。书信形式便于作者直接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而在这本书信体小说中,大量关于心理及情感的细节描写使人物内心细腻的情感状态得到充分描绘和刻画。其次,作者塑造的主人公索菲具有品德高尚、敏于感受、感性与理性平衡的特点。最后,在情节安排方面,作者以贵族与平民的矛盾为叙事基础,重点刻画友谊,强调人物爱情观与命运的联系并利用书信体随时中断的特点设置了许多悬念。
  综上,笔者通过对《施特恩海姆小姐》中感伤主义文学元素的分析,期望能对德国感伤主义文学有更进一步的探索与了解,也期望能为我国对于德国感伤主义文学研究的发展和完善贡献一份绵薄之力。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