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国P2P网贷平台法律监管模式研究
【6h】

中国P2P网贷平台法律监管模式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第一章 概述

1.1背景知识介绍

1.1.1 P2P网络借贷背景知识介绍

1.1.2 P2P网络借贷的特征

1.1.3域外、域内的发展历史及目前情况

第二章 P2P网贷平台的运营模式及主要风险来源

2.1运营模式

2.1.1 合法化的运营模式

2.1.2 禁止线下交易的原因

2.2 主要风险来源

2.2.1 比对传统借贷行业---银行

2.2.2 对不良贷款的分析

2.2.3 分析不良贷款得到的启示

第三章 P2P网贷平台域外立法经验评析与借鉴

3.1美国监管经验的评析与借鉴

3.1.1偏证券化的监管历史

3.1.2美国P2P网络借贷行业监管现状

3.1.3反常的证券交易委员会监管的后果

3.2 英国监管经验的评析与借鉴

3.2.1明确的英式监管和特色规则

3.2.2英国 P2P网贷行业监管新动向

3.2.2英国 P2P网贷行业监管的主要优势

第四章 我国现有法律法规的现状与不足

4.1细数2015年四大互联网金融法规

4.1.1《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

4.1.2《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

4.1.3《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

4.1.4《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

4.1《暂行办法》的特色与不足

4.2.1《暂行办法》的监管优点

4.2.2《暂行办法》的监管重点

第五章 完善我国网贷平台法律监管模式的思考与建议

5.1 建立灵活的三层牌照模式

5.1.1建立三层牌照模式的可能性和必要性

5.1.2第一层:纯信息中介平台

5.1.3第二层:兼具放贷业务的平台

5.1.4第三层:混合业务平台

5.2对网络借贷行业提出的几点建议

5.2.1与银行建立合作关系势在必行

5.2.2建立自己的数据捕捉和分析系统

5.2.3加强与其他互联网平台的合作

5.2.4与保险行业联手

5.2.5与其他P2P网贷平台合并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展开▼

摘要

2015年对于中国互联网金融人来说无疑是跌宕起伏并又充满新鲜感的。从行业的无监管状态到2015年12月28日,《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暂行办法》)正式发布,同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就此,我国的P2P网贷行业迎来了合规发展的新篇章。伴随着这股监管热潮,跑路平台、问题平台等在这一年也显的格外引人注目。但从这一年起,该行业逐步迈向了有法可依的法律监管新时代,那么如何使得这种模式更符合该行业的发展要求,或者说如何改造P2P网贷行业,使其更加符合新的监管模式要求,都是当下理论界和实务界急需解决的问题,那么本篇论文也是通过文献研究法、跨学科分析法和比较分析法,对P2P网贷行业的监管模式进行了分析研究与思考。
  本文从基本概念介绍出发,通过分析传统银行的NPL(不良贷款比率),得出了影响NPL的五大因素:第一是贷款规模。NPL随着贷款规模的扩大而增大;第二是有无担保。通常有担保的贷款拥有更高的NPL;第三是杠杆率。数据表明,NPL随着贷款杠杆率的升高而增大;第四是实际借款人。企业贷款的NPL要比借款给企业的所有人更高;第五是地域因素。贷款人距离出借人的地理位置越远,NPL的比例就随之扩大。由此,为该行业的经营等方面提出建议和应对措施。其次,主要对比分析了欧美主要国家的P2P网贷业法律监管模式的优缺点,总结并借鉴先进国家的监管经验。再次,着重盘点去年四部重要的P2P网贷平台法律文件,总结新规主要内容和优缺点,分析监管者的立法意图,为该行业的合规整改提出自己的意见。最后,为我国网贷行业提出创新性监管模式---三层牌照体系:第一层:纯信息中介平台;第二层:兼具发放贷款业务的平台;第三层:混合业务平台。最后,也为该行业的综合发展提出了制度性建议和经营性建议。
  如今,有法可依的新监管时代已经来临,经营者如何抓住机遇适应新规,整合提高自身综合实力,监管者如何创新监管手段,维护互联网金融的健康发展,以上问题都将在本篇论文中得到讨论与研究。

著录项

  • 作者

    任岩;

  • 作者单位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 授予单位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 学科 法律(法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李玫;
  • 年度 2016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金融法;
  • 关键词

    P2P网贷平台; 法律监管; 立法完善;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