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张铁忠教授防治老年病学术思想及从“六郁”论治忧郁伤神型不寐临床研究
【6h】

张铁忠教授防治老年病学术思想及从“六郁”论治忧郁伤神型不寐临床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英文缩略语

第一部分 张铁忠教授学术渊源概述

1 张铁忠教授简介

2 家学渊源,系统学习

3 取法经典,运用发挥

3.1 承东垣之学,重视顾护后天

3.2 尊丹溪之法,用药倡养阴,杂病崇四伤

3.3 效法陈士铎,勇于创新

3.4 研《医学心悟》,辨证施治

4 师从名师,学验渐丰

5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张铁忠教授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整理与总结

1 张铁忠教授治疗老年病学术思想概述

1.1 老年多虚,重在调补脾肾

1.2 老年多郁,论治身心兼顾

1.3 老年多痰,祛邪首重化痰

1.4 善抓主证,切中核心病机

1.5 顾护脾胃,未病先防

1.6 善用成方,慎用自方

1.7 衷中参西,重视实效

参考文献

2 张铁忠教授临床经验总结

2.1 补益肝肾,平肝潜阳,清心安神治疗老年高血压病

2.2 治疗胸痹重视“痰瘀’’和“双心”

2.3 从痰瘀论治中风后失语

2.4 滋阴养血,补心安神治疗老年阴虚型失眠

2.5 老年胃痛治疗经验

2.6 从积滞论治老年便秘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从“六郁”论治忧郁伤神型不寐的临床研究

文献综述

综述一 失眠的现代研究

综述二 中医药治疗不寐的现状

综述三 朱丹溪“六郁”理论应用概述

参考文献

临床研究

前言

1 临床资料

2 研究方法

3 结果

4 结论

5 讨论

参考文献

创新性

致谢

个人简历

附录

展开▼

摘要

张铁忠,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第四、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本研究通过访谈、文献分析、临床研究的方法,梳理张铁忠教授的学术脉络,挖掘、整理、凝炼张老师论治老年病的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以便更好地传承和发扬张老师诊治老年病的学术经验,促进名老中医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的共享和传承。
  本研究包括三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学术渊源
  通过系统梳理张铁忠教授代表性论文与论著、学术报告、专题讲座等内容,并对照历代文献医家论述,总结老师的学术渊源,分析出张老师的学术观点。
  张铁忠教授的学术思想根源于四大经典及金元四大家的经典理论,融汇易水学派、丹溪学派之学,对李东垣、朱丹溪的著作,钻研尤勤。明清医家,推崇陈士铎及程钟龄之学。
  他深受东垣“脾胃内伤,百病由生”观点影响,重视脾胃,遣方用药处处顾护脾胃之气,同时,又不拘泥于东垣,在老年病的治疗中重视调补脾肾;对东垣“风药”理论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并有所发挥,基于对“风药”特性的认识,将风药运用于驱邪外出、条畅气机、开郁散结、活血化瘀、燥湿化痰、引经报使等,广泛取效。
  张老师深受朱丹溪学术思想的影响,老年人补益当以护阴精为本,多选用滋而不腻之品;深研“气、血、痰、郁”四伤学说,从痰论治“顽症”、“怪病”及疑难病取得了很好的疗效,认为老年多“郁”,善从“郁”入手诊治老年性疾病。
  张老师十分推崇陈士铎的创新精神,并深受其启发:受其痰邪思想的影响,认为老年人的疾病特点更与痰邪密切相关,注重病理产物的兼夹为患,从痰湿、痰热、风痰、痰瘀进行辨证施治。注重心肾相交理论在老年病调治中的作用,深刻认识生慧汤、桑螵蛸散、天麻钩藤饮的制方原理,认为其为交通心肾理论的运用;善用调补法治疗老年病。
  深研程钟龄《医学心悟》,发挥运用书中所载验方颇有疗效。如以止嗽散加减化裁治疗“风咳”;以贝母瓜蒌散治疗燥咳;认为神仙解语丹核心功效为“祛风痰,豁痰开窍”,扩大其使用范围,运用到一些顽疾怪病治疗;以程氏萆薢分清饮治疗前列腺疾病,分析其取效的原因,认为老年患本病多为脬气虚寒,方能温阳化气,另外一方面,此类疾病的心理因素不容忽视,石菖蒲与莲子心配伍有交通心肾之意;以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痰浊中阻型眩晕;安神定志丸治疗心虚胆怯,心神失养而致的不寐、心悸、郁证等疾患,效果良好。
  综上所述,张铁忠教授出身中医世家,又接受了系统的院校教育,中西医并举,推崇四大经典理论,对易水学派、丹溪学派研究较为深入,并深受陈士铎、程钟龄之学的影响,老师博采众长,在老年病中重视顾护脾胃,以“痰”“郁”治疗杂病,重视交通心肾理论的运用,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最终形成了治疗老年病重视痰、郁、虚的学术思想。
  第二部分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整理与总结
  张铁忠教授潜心研究老年病的诊治数十年,形成了独特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认为老年多“虚”,论治注重调补,尤重脾肾;身心同病是老年病的又一个重要特点,即老年多“郁”,论治时需身心兼顾;强调在治疗上要做到辨证与辨病相结合,衷中参西;老年病具有症状隐匿,病史缠绵,多病相兼,虚实夹杂的特点,在诊治时要善抓主证,以便找出核心病机;由于老年人五脏俱虚,水液代谢相关之脾肾尤甚,加之气机升降失常,存在痰邪致病的病理机制,因此痰邪为患,无处不在,祛邪首重化痰;在处方用药方面,老师善用成方,慎用自方,选方不拘经方、时方,深刻理解,圆机活用;老年人五脏皆虚,脾胃运化功能衰退,因此要顾护脾胃,知常达变。提出“大肠积滞”、“水瘀”、“老年多郁”等观点,临床应用取得较好效果。
  张铁忠教授辨证治疗老年杂病,在老年高血压病、中风、胸痹、不寐、胃脘痛、便秘等病证的治疗上具有独到的体会,本文详细总结了老师对以上病证的特色经验,并附典型医案。
  老年高血压病的基本病机以肝肾不足,肝阳上亢,心神不宁为多。治疗当柔肝滋肾,育阴潜阳,清心安神。张老师认为,天麻钩藤饮平肝潜阳力专,但补肝益肾之力略显不足,故当加强滋补下元、益肝柔肝之力,老师在天麻钩藤饮基础上酌加生地、熟地、山萸肉、旱莲草、女贞子等填补真阴之品,并参考近贤张锡纯的镇肝熄风汤之意,酌加元参、天冬、麦冬、杭白芍等滋阴清热、壮水涵木之品,及龟板、生龙骨、生牡蛎等益阴潜阳、镇肝熄风之品,使组方更为全面,以平肝潜阳,滋补肝肾,清心安神之法治疗老年高血压病。
  张铁忠教授在治疗胸痹时,除了重视痰、瘀、虚、气滞,尤其重视“痰瘀交阻,和“郁”在本病的发病、治疗中的作用,针对痰瘀交阻的病机,总结出治气为先,重视温阳,治痰治瘀分清主次,祛邪不忘扶正四点注意事项;此外,重视心血管疾病与心理疾病共病的中医理论基础,认为老年心血管病多为“双心疾病”,因此治疗时予“双心同调”之法。
  中风后失语是脑血管病后常见症状,张老师认为本病的病机为风痰瘀血阻于舌络,治疗上需祛风涤痰活血通络开窍,制方时要着重于化瘀祛痰开窍,痰瘀同治,老师多以“祛风痰,豁痰开窍”之神仙解语丹配伍活血通络之品加减治疗。
  不寐一证在老年属阴虚证者亦多常见,阴虚火旺也是老年不寐证的常见病机之一,老年人因年老体虚,中气不足,气血生化乏源,又因年老肾阴耗损,更加导致阴血亏损,因此临床上具有滋阴养血,补心安神作用的“天王补心丹”在老年不寐证中有很好的实用价值。
  老年人之胃脘痛虚证远多于实证,常见虚实夹杂,单纯实证甚少,以脾胃虚寒和寒热错杂多见,久病者气阴两虚。张老师特别强调:胃脘痛一证,要重视胃阴不足之处理,若舌红少津,多为胃阴已伤,当酌加具有润养胃阴之品,如石斛、百合、玉竹之类,常获良效。
  张铁忠教授提出“从积滞论治便秘”。以补肾健脾,消积导滞为治疗大法,温肾益精治其本,消积导滞、润肠通便治其标。在治疗上润下为主,缓下为宜,慎用攻下之品。张老师以《景岳全书》济川煎方为基础,配合健脾、升降、温润药物的使用,加减变化,拟定加减济川煎治疗老年功能性便秘、药物性便秘、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神经病变所致的便秘临床效果颇佳。
  第三部分从“六郁”论治忧郁伤神型不寐的临床研究
  失眠的发病率非常高,各类原因中心理因素占主导作用,其中很多失眠患者伴随焦虑抑郁心境。因此,精神障碍与失眠共病越来越受到重视。目前西药治疗本病多采用安眠药或具有催眠镇静作用的抗抑郁药,然而每种西药治疗方案都有无法避免的弊端,比如需要长期服药、副反应、药物依赖等。松弛疗法、睡眠限制疗法、认知疗法等其它疗法适合轻症和辅助治疗,然而其应用又受到专业人员缺乏的限制。中医的基本特点是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其对人体具有全身调节的作用,尤其对功能性疾病的疗效肯定,因此寻求安全有效的中医药疗法治疗伴随焦虑抑郁心境的失眠,具有广阔的应用价值和社会意义。
  张铁忠教授重视情志因素在发病中的作用,发挥了“郁”病理论,从朱丹溪提出的“六郁”人手,解释由情志因素导致的失眠的病因病机。根据“不寐”和“六郁”的密切关系,及情志疾病导致的失眠在临床表现上具有的“六郁”的表现,受“主明则下安”理论提示,结合病变脏腑的特性。张铁忠教授确立了从“六郁”调治忧郁伤神型不寐的思路。以越鞠丸合安神定志丸为基础化裁出“越鞠安神汤”,调畅气机、安神定志,治疗中医属于忧郁伤神证型不寐效果颇佳。为此,开展本研究观察纯中药治疗由情志因素导致的,属于忧郁伤神型不寐的疗效,并采用随机对照试验的方法进一步与西药比较,旨在揭示其对患者失眠、情绪和生活质量的影响,阐明中医治疗情志因素导致失眠的理论依据,为临床推广使用提供科学依据。
  目的:评价从“六郁”论治忧郁伤神型不寐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选取忧郁伤神型不寐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口服越鞠安神汤,对照组口服唑吡坦片,连续用药4周,采用PSQI对患者睡眠障碍程度进行评估,比较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日间功能6个分项评分和总分;采用忧郁伤神型中医证候积分量表对中医证候进行评估,观察失眠、多梦易惊、情志抑郁,头晕神疲,不欲饮食等证候,比较各项目的评分和总分;治疗前后分别采用HAMD-17对患者抑郁状态进行评估。采用尼莫地平法,以PSQI的减分率判定疗效。
  结果:
  ①两组患者具有可比性。
  ②PSQI分项及总分比较。
  组内比较:治疗2周后,两组睡眠效率因子治疗前后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P=0.654>0.05,对照组P=0.081>0.05,其它各因子治疗前后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0<0.01。治疗4周后,治疗组各睡眠因子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对照组睡眠效率因子治疗前后变化比较有差异,P=0.026<0.05,其它各因子治疗前后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0<0.01。
  组间比较:治疗2周后,对照组在睡眠质量改善方面优于治疗组,P=0.030<0.05,两组差值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其它各项两组比较无差别(P>0.05);治疗4周后,各因子变化情况比较无差别。
  ③主要中医证候比较。
  组内比较:治疗2周后,治疗组各主要中医证候治疗前后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对照组情志抑郁和不欲饮食证候治疗前后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失眠、多梦易惊、头晕神疲证候及总分治疗前后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0<0.01。治疗4周后,治疗组各主要中医证候治疗前后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0<0.01。对照组不欲饮食证候治疗前后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410>0.05;失眠、多梦易惊、情志抑郁、头晕神疲证候及总分治疗前后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0<0.01。
  组间比较:治疗2周后,失眠和多梦易惊中医证候对照组优于治疗组(P<0.05),治疗组不欲饮食中医证候指标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它各项两组比较无差别(P>0.05)。治疗4周后,治疗组的情志抑郁和不欲饮食两项指标优于对照组,情志抑郁指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1<0.01,不欲饮食指标比较有差异,P=0.015<0.05。其它各项两组比较无差别(P>0.05)。
  ④HAMD-17总分比较。
  组内比较:治疗2周及治疗4周以后,两组HAMD-17总分均降低,两组组内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
  组间比较:治疗2周以后,两组总分差值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03<0.01,有显著性差异;治疗4周以后,两组HAMD-17总分进一步降低,两组总分差值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00<0.01,有显著性差异。
  ⑤采用尼莫地平法,以PSQI的减分率判定疗效,治疗4周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组50例,治愈0例,显效2例,有效35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74%;对照组52例,治愈0例,显效2例,有效28例,无效22例,总有效率57.69%;经x2分析,P=0.098>0.05,无统计学意义。
  ⑥两组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
  结论:从“六郁”论治忧郁伤神型不寐安全有效,可改善患者的失眠和主要中医证候,同时改善抑郁状态,有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讨论:情志因素是导致失眠的重要原因,情志内伤是忧郁伤神型不寐的发病因素,心神不安、神不归舍是其病理基础。临床上,由情志因素导致的失眠大多病程日久,情志因素的影响起初在“气”,逐渐由气郁而衍生血、火、痰、湿、食诸郁,常常形成虚实夹杂,气血阴阳失调之证。本病病位在心、肝,与脾、肾密切相关,病因为情志所伤所致“郁”,病机为“六郁”导致心神失养、肝失疏泄、脾失健运、气血阴阳失调。根据不寐的发病与情志内伤相关,及忧郁伤神型不寐在临床表现上具有“六郁”的表现,受“主明则下安”理论提示,结合病变脏腑的特性,张铁忠教授确立了从“六郁”治疗忧郁伤神型不寐的思路。治以解郁安神定志。老师以《丹溪心法》越鞠丸合《医学心悟》安神定志丸为基础,拟定越鞠安神汤,本方由香附、苍术、川芎、栀子、神曲、党参、茯苓、茯神、生龙骨、石菖蒲、远志、合欢花、炒枣仁等13味中药组成,通过形神相合的方法治疗忧郁伤神型不寐,效果颇佳。方以越鞠丸中苍术、川芎、香附、栀子、神曲解六郁。《景岳全书·寐》说:“盖寐本乎,神其主也,神安则寐,神不安则不寐。”故张老师在辨证论治基础上合入安神定志丸。党参、茯苓、茯神补心气、安心神,远志、石菖蒲化痰安神,龙骨镇心安神。合入合欢花解郁安神。炒枣仁养心安神。诸药相合,共奏疏肝解郁、补心宁神、安神定志之功。综观全方,性味辛苦甘平,归心、脾、肝经,通补相兼,组方立意切合忧郁伤神型不寐心神失养、肝失疏泄、脾失健运的基本病机。
  经过临床试验:PSQI评分比较,说明本方可改善睡眠,疗效与唑吡坦相当;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表明本方除了改善睡眠,在改善情志抑郁和不欲饮食等日间功能方面效果更好,有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HAMD-17评分比较,说明本方在治疗失眠的同时,可协同改善抑郁症状,且效果显著,起效更快;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证实中药越鞠安神汤同西药对照组有相当的疗效。本方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创新观点:“从六郁论治失眠”丰富了失眠的治疗思路。本研究首次采用随机对照的临床试验方法,观察越鞠安神汤对忧郁伤神型不寐患者失眠、抑郁的影响,并对其疗效进行评价。受老师启发,本人将六郁病机运用于身心疾病的辨治,提纲挈领,执简驭繁。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