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日韩自贸区筹建背景下三国文化产业及文化贸易研究
【6h】

中日韩自贸区筹建背景下三国文化产业及文化贸易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4 研究难点和主要创新点

第2章 研究文献回顾

2.1国外文化产业研究文献回顾

2.2 国内文化产业研究文献综述

2.3 国外文化贸易研究文献回顾

2.4 国内文化贸易研究文献回顾

2.5 中日韩自贸区及文化产业和文化贸易研究文献回顾

2.6 目前国内外研究存在的不足

2.7 本章小结

第3章 本研究适用的理论框架和分析模型

3.1 本研究适用的理论框架

3.2 本研究适用的分析模型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中日韩三国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4.1 引言

4.2 文化产业国际竞争力分析工具-钻石模型

4.3 世界文化产业总体发展状况(1994-2013)

4.4 基于“钻石模型”的中日韩文化产业各要素对比研究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中日韩文化贸易竞争力实证对比研究

5.1 引言

5.2 世界文化贸易的最新发展趋势

5.3中日韩三国文化贸易规模和特点

5.4 中日韩文化贸易结构和国际竞争力实证对比研究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中日韩文化贸易流量影响因素及出口潜力预算--基于扩展的引力模型的实证分析

6.1引言

6.2 研究方法及数据说明

6.3 数据来源及其计算方法

6.4计量模型回归结果及分析

6.5 中日韩文化商品出口潜力的预算及评价

6.6 本章小结

第7章 国际组织、现有自贸区和各主要国家的文化产业和文化贸易政策研究

7.1国际组织相关政策研究

7.2现有自贸区相关政策研究

7.3 不同国家和地区相关政策研究

7.4 本章小结

第8章 未来中日韩自贸区文化产业和文化贸易发展政策规制建议

8.1 中国文化产业和文化贸易发展“四大变化”和“六大问题”

8.2 对进一步发展中国文化产业和文化贸易的建议

8.3 对未来中日韩自贸区的文化贸易规则制定的建议

8.4 本章小结

结论

图表目录

参考文献

附录A 统计样本中26个主要贸易伙伴Hofstede文化差异五维度打分表

附录B 中、日、韩分别对贸易伙伴j的综合文化距离指数

致谢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展开▼

摘要

当前,中国文化“走出去”、文化强国、中华复兴等已经成为党和国家的重大方略,已成为官、产、学、研各界的共识,并已逐步深入民心。2015年召开的“两会”出现的十大热词中,跟文化创意产业有关的有“创客”、“中国制造2025”(创新驱动、绿色发展)、“互联网+”等。现代社会已经进入了“高端制造业和文化产业支撑经济的时代”。与此同时,中日韩自贸区谈判也正稳步推进,第六轮首席谈判代表会议2015年1月在日本东京举行,三方继续就货物贸易降税模式、服务贸易和投资开放方式及协定范围与领域等议题进行磋商。但是由于历史和政治原因,谈判最终取得成功,仍然困难重重,而文化产业和文化贸易有望成为各方谈判的突破口。因此,政府和学术界亟须中日韩自贸区筹建背景下三国的文化产业和文化贸易问题的相关研究。
  本研究对象是中日韩自贸区筹建背景下三国文化产业和文化贸易发展,以及建设未来自贸区文化产业及文化贸易规则的制定问题。因此,在了解中日韩文化产业和文化贸易的发展现状及其目前在世界文化产业和文化贸易版图中所处位置的基础上,主要研究问题包括:中日韩文化贸易的结构特点及其国际竞争力如何;中日韩文化贸易流量的影响因素有哪些以及影响程度如何;中日韩三国之间以及中日韩与世界主要贸易伙伴间出口潜力如何。对这三个问题的研究发现,将为未来中日韩自贸区的文化贸易规则制定提供主要的理论和数据支持。围绕这些研究问题,本文采用定性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基于“钻石模型”,定性研究文化产业、文化贸易的相关理论、中日韩三国文化产业和文化贸易发展现状、世界组织和文化贸易大国的文化产业和贸易政策等内容。在此基础上对中日韩的文化产业和贸易竞争力和互补性进行指数测算,并对文化贸易影响因素及出口潜力等进行基于扩展的引力模型的面板数据定量分析,力求结论更具有科学性和可信度。
  本研究分为八个部分:第1章为“引言”。首先概述本研究的背景、意义,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以及本研究的难点和可能的创新点。第2章为“相关文献回顾”。主要围绕国内外关于文化产业、文化贸易、中日韩自贸区以及中日韩之间文化产业和文化贸易的对比研究等进行了文献回顾,了解国内外对相关问题的研究最新动态和成果。并在此基础上发现目前国内外相关研究的不足之处,从而为本研究寻找可能的突破点和创新点。第3章为“本研究适用的理论框架和分析模型”。从文化经济学、国际贸易、波特的竞争优势理论以及社会学等相关理论中抽取适于文化产业和文化贸易的内容,并采用了目前学界非常主流的两个分析工具—钻石模型和贸易引力模型,试图构架一个综合全面的理论框架,为本研究的假设问题和实证分析提供理论基础和分析模型,为研究发现提供理论解释,并得到实证分析结果的验证。第4章为“中日韩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对比分析”。依据波特“钻石模型”,对中日韩三国文化产业五个要素进行了定性的对比分析研究,从而了解三国文化产业模式和竞争力状况。第5章为“中日韩文化贸易竞争力实证对比研究”。本章对中日韩文化商品贸易和文化服务贸易的各项竞争力指数以及三国文化贸易结合度指数进行了测算和对比分析,并与前人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比照,从而深入了解中日韩三国不同文化业态的贸易结构特点、国际竞争力状况及其动态变化情况。第6章为“中日韩文化贸易流量影响因素及出口潜力预估”。本章根据目前贸易引力模型的最新成果和应用,选取中日韩和世界主要的25个文化贸易伙伴的1996-2013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多元回归,从实证的角度分析中日韩文化贸易流量的影响因素及其影响的程度,并在此基础上预估三国之间以及三国与贸易伙伴国之间的文化商品出口潜力。第7章为“国际组织、现有自贸区以及主要国家的文化产业和文化贸易政策研究”。本章研究目的是对现行国际规则进行归纳总结,并在第4-6章定性和定量研究发现的基础上,更加全面地“知己知彼”,为中国未来文化产业和文化贸易政策以及未来中日韩自贸区的文化贸易规则制定提供更多借鉴。第8章为“中日韩自贸区文化产业和文化贸易发展政策规制建议”。本章分别从政府、企业和人才培养3个层面对未来中国文化产业以及贸易政策提出建议,以及从9个方面为未来中日韩自贸区的文化贸易规则制定献言建策。的研究结论、研究不足以及今后努力方向。
  本研究表明:⑴中国文化产业模式仍然是劳动密集型和生产制造主导型,日本属于技术资本主导型,而韩国则是政府政策主导型。⑵在文化贸易竞争力方面,中国和日本对韩国的影像用品和乐器类文化商品存在贸易竞争优势,而中国对日本和韩国在图书、报纸等出版物方面都存在贸易竞争劣势。就文化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来看,韩国最强,中国次之,日本最弱,因此,日本是三个国家中文化商品和服务的消费大国。⑶就产业内贸易指数而言,偏生产型的手工艺制品和乐器类,中日、日韩之间均属于产业间贸易,这与三国之间的经济发展水平有关;而偏文化创意型的文化产业,比如影像制品业、图书出版业、游戏业,三国之间以产业内贸易为主,这与三国文化相似度高,需求重叠有关。⑷根据引力模型回归结果,中日韩文化贸易流量不论三国作为整体还是分别回归,都会受到GDP、人口规模、人均GDP、地理距离、文化距离、语言相近性、是否同为APEC成员因素的影响。但是,人均DGP的影响远远大于GDP总量,文化距离影响明显超过地理距离。语言相近性对三国影响都非常显著,是否同为APEC对中、韩的影响大于日本。这都反映了文化商品的特殊性。因此,国家应该大力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重视外语类、跨文化交际类人才的培养。⑸就出口贸易潜力而言,中日之间的文化出口贸易都比较充分,中国对韩国的出口贸易潜力大于韩国对中国的,日韩之间的出口贸易潜力都比较大。中日韩三国与美英法等发达国家的文化出口都非常充分,与越南、泰国、菲律宾、澳大利亚、俄罗斯、加拿大、西班牙、巴西、墨西哥、南非以及阿拉伯国家的出口潜力都还比较大。
  本研究创新点包括:①运用定量研究方法,对中日韩文化产业竞争力进行指数测算和对比,并且分别将中日韩作为整体和个体进行考量,收集面板数据,进行基于贸易引力模型的实证研究。再利用回归结果,测算三国与25个贸易伙伴的文化商品出口潜力。为未来中日韩自贸区的文化贸易规则制定提供理论和数据的支撑。②在构筑理论框架方面,不仅从经济学、国际贸易等角度出发,还结合管理学、社会学等维度,开拓该领域研究的新视角,丰富研究内容。③在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基础上,对未来中日韩自贸区的有关文化产业和文化贸易的规则提供一定政策建议,这是本研究的实践和现实意义所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