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医心理TIP技术对2例偏执型精神分裂症康复作用质性研究
【6h】

中医心理TIP技术对2例偏执型精神分裂症康复作用质性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英文缩略词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心理治疗研究方法论

1.1 量化研究与心理治疗研究

1.2 质化研究中个案研究在心理研究中的优势

1.3 小结

2 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治疗之文献综述

2.1 中医对精神分裂症病因病机的认识

2.2 现代医学对精神分裂症的认识

2.3 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治疗现状

2.4 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治疗模式转变

2.5 小结

3 中医心理TIP技术

3.1 中医心理TIP定义

3.2 中医心理TIP产生的背景

3.3 中医心理TIP技术核心内容

3.4 中医心理TIP技术的特点

3.5 中医心理TIP治疗核心技术图及流程

3.6 中医心理TIP治疗流程

3.7 中医心理TIP技术在临床上的应用

3.8 小结

第二章 临床研究

2.1 研究目的和意义

2.2 研究的对象和方法

2.3 使用的评定量表

2.4 统计方法数

2.5 评估方法

2.6 研究过程

第三章 结果

3.1 中医心理TIP治疗前后症状对比

3.2 中医心理TIP治疗前后心理测量对比

3.3 治疗前后心理日记对比

3.4 中医心理TIP技术使用分析

第四章 讨论

第五章 结论

1 结语

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汪卫东教授将中国的导引、气功疗法与西方的催眠疗法进行融合,创建的中医心理TIP技术。在低阻抗状态下,利用TIP技术独有的提纲式作业、广安门忆溯性人格发展问卷(简称WMPI)和“再成长治疗”技术,在低阻抗状态下将患者成长过程中遭遇到的各种童年创伤以及患者至青年等不同时期成长要素的缺失或“偏移性发展”,进行人格的“再成长”治疗或矫正,从而帮助患者建立健全人格,提高患者应对环境、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社会适应性。目前,中医心理TIP技术已广泛用于治疗睡眠障碍及抑郁症患者,疗效显著[1]。临床上,精神分裂症患者多合并有睡眠障碍及情绪抑郁问题,睡眠和情绪问题也是影响精神分裂症预后的重要因素。如果在精神分裂症康复治疗中使用中医心理TIP技术,利用中医心理TIP技术的睡眠调控技术来改善睡眠,情绪调控训练来提高患者的情绪调控能力,加之系统的人格“再成长”,改善患者错误认知,提高应对能力,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主要精神症状幻觉妄想能否产生治疗效果?如果产生治疗效果,在患者精神症状改变过程中,患者的内在认知及反省水平随着治疗的进展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精神分裂症患者幻觉妄想的心理机制是什么?西方心理治疗已在精神分裂症康复治疗中取得一定效果,这种新兴的本土心理治疗技术,治疗主旨“治病求本”,强调“人格成长”,在治疗中国精神分裂症患者方面是否具有更大的优势是本研究的主要动机。
  1.研究目的通过对两例康复期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接受中医心理TIP技术治疗的临床描述和观察,比较患者治疗前后幻觉妄想等主要精神症状及心理量表复测的改变,描述并分析两例康复期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患者接受中医心理TIP技术系统治疗后内在认知及人格水平的变化,并通过对患者治疗过程中的心理日记等文字资料的质性分析,深入描述并探讨中医心理TIP技术在治疗精神分裂症的幻觉妄想等阳性症状中的有效性、内在机制及改变特点,为精神疾病的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为中医心理TIP技术用于治疗重型精神疾病、消除精神症状提供更详实的范例和经验,为该技术在综合医院心理门诊的临床推广应用提供经验与心得。也为进一步了解精神分裂症的病因,做好精神分裂症的预防和治疗,促进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减少复发,顺利回归社会提供临床探索。
  2.研究方法本研究基于质性倾向、以个案研究为总设计策略、以参与观察、日记法等多种质性工具组合为研究方法。采取目的性抽样,选取两名无家族史精神分裂康复期患者,分别进行为期5个月(2015年11月-2016年4月)、4个月(2016年11月-2017年4月)、各自33次和34次的中医TIP心理治疗,(患者的实际治疗次数及每周的治疗频次根据患者的病情需要会有变化,本研究主要的着眼点在治疗前后的症状对比,以验证中医心理TIP治疗有无效果及发生机制)。详细并及时记录每次心理治疗的过程及每次治疗后患者再成长报告,制作成文字记录。通过对患者提纲式作业内容、每次治疗记录、患者的再成长报告等多项文字进行分析,反复阅读比较,寻找事件与症状的相关关系,将治疗过程中患者的改变与成长、患者的认知及精神症状的改变进行具体化、明晰化。并根据广安门忆溯性人格发展问卷对患者的认知及人格倾向进行治疗前后对比,对患者发生的变化进行记录描述,以人格成长要素视角,通过叙说分析法,对患者发生治疗性改变及其变化机制进行细节描记和机制阐述。分析中医心理TIP技术在治疗过程中对患者幻觉妄想的作用机制,给出相应的心理学理论解释。
  3.结果两例患者分别接受中医TIP技术治疗23次和32次治疗后,自觉症状好转,进行临床评估,发生改变如下:
  3.1.两名康复期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幻觉妄想等主要精神症状减轻,自知力改善,对幻觉妄想的识别力提高,情绪控制能力增强,自我感知明显改善,人际关系改善。
  3.2.两例患者治疗前后的心理测量对比:广安门忆溯性人格发展问卷(WMPI)、明尼苏达多项人格测试(MMPI)及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前后结果对比,分值差异明显,有显著临床效果。
  3.3.对患者的心理日记研究发现,虽然受人格基础及环境和情绪的影响,患者的主要精神症状与人格成长时有反复,但在中医TIP技术的“人格再成长”治疗下,患者的精神症状整体趋于向好,人格日趋成熟,二者分别呈现出螺旋形下降和上升的特点。
  3.4.在对患者的心理日记研究中发现,患者对以往负性事件的认知影响治疗进程。患者徐某反复执著于“被父亲当街打骂”事件,经多次中医心理TIP治疗,给予情绪宣泄、合理认知后,患者出现了“自我沉浸”转向“自我抽离”的适应性反省,这之后出现较快速的的转变与人格成长,揭示了患者在接受治疗信息的过程中,认知领悟-内化有一个转化过程。自我反省视角的适应性转变是治疗过程中不易捕捉到的细节,这种转变在患者心理治疗中有重要作用。
  4.结论
  (1)中医心理TIP技术在对康复期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幻觉妄想症状有治疗作用。在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抗精神病类药物减量时可以有效减控精神症状复发,减少药物的副作用的发生,增强患者依从性。
  (2)患者对负性事件的“自我抽离”是本次质性分析中捕捉到患者出现明显成长和转变前的重要过程。在心理治疗中能否针对负性事件人为拉远心理距离,实现患者的“自我抽离”来进行心理治疗成为一种新的思路。
  (3)中医心理TIP技术治疗治疗康复期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患者有效,其原因可能与中医心理TIP治疗过程涵盖了针对“成长偏移”和“成长缺失”进行人格“再成长”的人格矫正有关。中医TIP技术通过具象思维和记忆膨胀,纠正了错误认知,消除了精神分裂症发病过程中的重要心理原因,“完善”了患者人格。人格的成长提高了患者的情绪控制能力,形成正确的防御机制,启动了心理机制的正性运行可能是患者减药过程中精神心理状况向好的机制。也与停药后疗效持久与低阻抗状态下运用了多种思维模式及想象技术,强化了具有治疗意义的信息有关。
  (4)从两位患者的提纲式作业中所提及的“负性事件”与治疗后的心理日记所提及的同一件事对比,没有发现明显情节出入,但在用词上,治疗前负性词汇较多。人格倾向都展现为胆怯、依恋和偏执的特点。发病前都遭遇了强力的精神刺激。临床上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患者发病年龄多在35岁之后,徐某发病时间为15岁,通过对徐某的家庭环境分析,提示不当的家庭教育方式有可能会提早偏执型精神分裂症的发病年龄。
  (5)中医心理TIP治疗技术产生目前适用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为处于康复期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患者,因为这类患者具有一定自知力,能够坚持心理治疗并完成提纲式作业和再成长报告(心理日记)。
  (6)质性研究工具的配伍使用,能挖掘心理治疗过程中重要却易被忽略的信息,从而将个案价值最大化。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