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石药发瘨,芳草发狂”研究
【6h】

“石药发瘨,芳草发狂”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文献综述

前言

1 追源溯本,考辨源流

2 解字析词,知文达意

2.1 石药、芳草概念辨析

2.1.1 石药者,煅烧之石类

2.1.2 芳草者,气美之草木

2.1.3 讨论

2.2 瘨、狂概念辨析

2.2.1 瘨为阳狂之疾

2.2.2 狂为形神之病

2.2.3 小结

2.3 “发”为作起之称

2.4 总结

3 热中起于内热,消中源自内耗

3.1 中为内里,中指脏腑

3.2 热为阳亢,温渐为热

3.3 消者耗散,气散为消

3.4 热中者火郁之疾,消中者内耗之病

3.5 讨论

4 内外合邪,病所由生

4.1 内因为发瘨发狂之根源

4.1.1 热气亢盛,阴液灼伤

4.1.2 体质差异,药食失节

4.1.3 心非缓和,嗜欲无穷

4.2 外因为发瘨发狂之条件

4.2.1 服食治病,药反为害

4.2.2 药气慓悍,偏性为害

4.2.3 拙工不察,用药失当

4.3 小结

5.神机逆乱,瘨狂始生

5.1 石药芳草,良工活人

5.2 调神治气,心和服药

5.3 发瘨发狂,药性攸关

5.3.1 石药沉降属阴,芳草升散属阳

5.3.2 石药入阴则消阴,芳草入阳则动阳

5.3.3 石药燥烈,芳草辛散

5.3.4 石药易动血生风,芳草易乱气扰神

5.3.5 石性迟缓而难息,草性猛烈而易显

5.3.6 小结

5.4 五脏六腑受邪,经络百骸受扰

5.4.1 石药损耗心血,芳草扰动心气

5.4.2 石药碍胃,芳草损脾

5.4.3 温燥伤阴,肝肾受损

5.5 药气动阳,邪热扰神则发狂

5.6 发疽发狂,药害多端

5.6.1 瘨狂痈疽,皆为药误

5.6.2 药发不同,迟缓有异

5.6.3 经典之论,择要言之

5.7 讨论

6 研究经典,致用临床

6.1 解疾疗病,古法今用

6.2 解毒之方,古可借鉴

6.3 药证相符,方可选用

6.4 衡量利弊,药误应鉴

6.5 小结

7 以古为鉴,传承开新

7.1 处方遣药,在乎执中

7.2 趋利避害,大有可为

7.3 养生之学,扬弃发展

7.4 现代研究,努力发掘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展开▼

摘要

《素问·腹中论》指出,热中消中患者应禁食膏粱厚味,非缓心和人者不可服用石药、芳草类药物进行治疗,因“石药发瘨,芳草发狂”之故。何谓石药、芳草,以及“石药发瘨,芳草发狂”的机理为何,较少有人论述。本研究从概念考证入手,通过背景探究、概念诠释、机理探讨、意义分析等途径,以期对上述问题作出探讨。
  1.文献探究
  古人提出“石药发瘨,芳草发狂”的观点,有其历史原因,受到了当时社会风气的影响。秦汉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神仙思想和服食活动兴盛的时期,医药学也深受其影响。除了当时的医药学家将石药和芳草药物用于治疗疾病之外,方士也将石药和芳草药物用于服食成仙。由于人们将石药和芳草药物当做长生不老的仙药,过分的推崇使得石药和芳草药物在临床上存在过用、滥用的现象。
  热中消中存在多种证型,其中存在适合石药、芳草药物治疗的证候。但临床中也存在不辨色脉就贸然使用石药、芳草药物的现象。违背了中医辨证论治的基本原则,就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误治的现象。“石药发瘨,芳草发狂”不良后果的产生,与当时的医者过分推崇石药、芳草药物,不辨阴阳、色脉、体质、情志就贸然将石药芳草药物用于治疗热中消中有着极大的关系。
  2.概念诠释
  石药本指来源于自然界的矿石类药物,随着金属冶炼技术的提高、炼丹术的发展,石药也包含金属及丹药制品。“石药发瘨”之“石药”,是指经过高温煅烧而成的、药性温热的矿石类药物。
  芳草指具有香气或特殊气味的植物,文学中特指美丽的女子或美好的品德。医学中,凡可治疗疾病的具有自然香气的植物都可称为芳草药物。“芳草发狂”之“芳草”,是指具有自然香气或特殊气味的、药性温热的、秦汉时期本土出产的植物类药物。
  “瘨”字在《内经》中主要有以下三种含义:癫痫病、狂病、(瘨)胀病。“石药发瘨”之“瘨”是指属阳而表现为狂躁症状的阳狂病证。“狂”原指发疯之犬,医学假借为人所患病证的名称。“芳草发狂”之“狂”,与现代中医内科中“癫狂”之“狂证”表现类似,轻则指人焦急不安的精神状态,重则指人心神失常,躯体动作异常。“石药发瘨,芳草发狂”之瘨、狂,俱指属阳的病证。
  “发”,弓弦上的箭射出为发,后引申为作起、产生、导致之义。“发”还可特指药发、散发、石发。“石药发瘨,芳草发狂”,意即石药类和芳草类药物可以促成、引动、引发、导致瘨狂之义。
  “热中消中”多由于久食肥甘厚味所致,其病机主要为热气留滞脾胃中焦,精血内竭而火热消烁。
  3.病因探讨
  热中消中患者服用石药、芳草药物治疗后发瘨发狂,是内外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内因方面,就疾病特点而言,热中消中本为内热之疾,热极则为火,火热之邪极易耗伤阴血精气,热气偏亢则易扰神明。从体质因素来讲,素体阴虚、心火素盛、素体血热、素有痰饮伏邪痼疾的热中消中患者要格外注意,应用石药、芳草药物治疗极易耗血伤阴导致阳气偏亢,热扰心神则发瘨发狂。从情志因素来讲,心非缓和之人服药后不知保精节欲,热中消中之热气与剽悍之药气相遇,则更滋其内热之气而伤阴,热气扰神则有发瘨发狂之虞。
  外因方面主要与社会因素、药物性质、医者水平有关。秦汉时期,石药、芳草药物被认为是久服耐老、轻身延年之佳品,全社会兴起的服食风气极大地影响了药物的应用。从药物性质上来讲,石药、芳草药物俱为慓悍之药,气味偏性较大,药气温燥辛散,用于治疗热中消中有可能导致热气暴张而扰乱心神。另外,若医者不谙石药、芳草药物之性,临证不细辨证,固守成方,则易造成药误。
  4.机理研究
  “石药发瘨,芳草发狂”不良后果的出现,与疾病性质和药物性质有着密切关系。石药经高温炼制之后具火热之性,又因质重属于刚药,故其药气温燥刚烈。芳草药物具特殊气味,其性善于走窜,长于攻冲散邪,可以发散和畅达郁滞之气。石药刚燥,入血则易灼伤营阴津液;芳草辛燥,入气则易扰动气机运行。过用温燥药物易损伤人体营阴,过用辛散走窜之药易耗散人体正气。石药损耗心血,芳草扰动心气。石药碍胃,芳草损脾。温燥之石药、芳草常可损害肝肾之阴,导致肝阳上亢、相火上炎。
  热中消中处于内热亢盛阶段时,应将石药芳草药物列为禁忌药。随着病情发展,内热伤沣耗气,则可出现虚实夹杂的证候。由于内热伤阴,热中消中晚期也可出现阴损及阳的症状,此时用石药、芳草药物治疗热中消中阴阳两虚证未为不可。但临床中往往存在固守成方、不知药性、辨证失误等情况,将石药、芳草药物用于热中消中内热亢盛证型时,剽悍之药气与疾病之热气相激相荡,心神受扰、神志失常则产生癫狂症状。
  服用石药、芳草药物治疗热中消中而发瘨发狂,从总体上讲,其病机不离人体阴阳、气血偏胜偏衰导致的神机逆乱失常。
  5.现实意义
  “石药发瘨,芳草发狂”研究为发掘古代服石疗法及探索石药、芳草药物的应用规律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参考,也为某些病证的治疗提供了思路。
  麻醉精神类药物及毒品中毒表现与石药芳草导致的痪狂症状相似。本研究有助于发挥中医药优势,为中医药防治毒品成瘾提供参考。
  历史上石药、芳草药物曾作为延年益寿的服食佳品广泛流行,盲目地追捧石药、芳草药物曾对人们的健康产生重大危害。“石药发瘨,芳草发狂”研究,对中医养生学的发展有一定启示意义,启示我们对任何涉及养生的中药保健药物、食品的使用,应坚持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进行使用。
  临床中存在两种倾向值得警惕:一是用药只顾一时之利,不顾将米。金石类药物长期使用会造成蓄积中毒,芳香草木类药物应用日久可耗气伤津,不可因取效于一时就长期使用。二是偏执一端,不能全面地衡量用药之利弊。石药、芳草作为治病之药并无优劣,应用的关键在于熟识药性,有是证则用是药,对其药效药性有所体察方不至于造成药误。
  石药芳草药物的应用历史已达两千多年,这期间积累了无数宝贵的经验。在研读中医古代文献,努力继承前人经验的基础上,结合现代科学研究,将有利于造福人类。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