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论杰布拉自传《第一口井》的隐喻性
【6h】

论杰布拉自传《第一口井》的隐喻性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外文摘要

绪论

第一章 杰布拉·易卜拉欣·杰布拉与自传《第一口井》

第一节 杰布拉的生活经历及其艺术成就

第二节 《第一口井》与巴勒斯坦自传文学

第三节 从文学隐喻的角度看《第一口井》

第二章 《第一口井》的隐喻认知

第一节 《第一口井》的生命隐喻

第二节 《第一口井》的快乐隐喻

第三节 《第一口井》的知识隐喻

第三章 《第一口井》时空体的隐喻结构

第一节 时空体与自传文学

第二节 《第一口井》的时间结构——童年叙事结构

第三节 《第一口井》的空间结构——门坎式叙事结构

第四章 《第一口井》的隐喻美学

第一节 《第一口井》的乡土之美

第二节 《第一口井》的乡情之美

第三节 《第一口井》的人性之美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展开▼

摘要

回溯性叙事在巴勒斯坦现当代文学中占重要地位,其在体裁上表现为自传和自传体小说的层出不穷。反映巴勒斯坦人民历史境遇的现当代巴勒斯坦文学呈现出与其它阿拉伯国家文学不同的特点。可以说这时期的巴勒斯坦文学是一种抵抗文学、一种流散文学、一种记忆文学。
   《第一口井》是巴勒斯坦作家杰布拉晚年回顾自己童年岁月所创作的一部自传,于1987年出版。该自传记述了作者十二岁之前的童年生活,在作品描述的7年的时间里,正是作者由懵懂无知走向年少青春的关键阶段,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第一口井》的最大特色在于其文学隐喻性,这种隐喻性的内涵和外延都十分丰富,作品中的隐喻性跳出文本修辞的范畴,延伸至更广的领域:从认知隐喻学的角度看,隐喻成为作者认知生命,认知快乐、认知知识的手段;从隐喻结构上看,它又与时空体一道,构成了整部作品的叙事方式;此外,隐喻性与美学的结合也是作品的一大亮点。
   作为隐喻认知的手段,“井”这个意象通过映射机制,隐喻了杰布拉的个体属性和巴勒斯坦民族属性。第一口井既是杰布拉的童年之井,也是巴勒斯坦人民安身立命之井。童年之井中充满了恬美的甘露与记忆,让他在心灵干渴之时得以给养。安身立命的水井哺育了巴勒斯坦这片土地上的一切生命,使其生生不息。同时,童年的第一口井还是杰布拉快乐、知识的源头。“井”里有他儿时的天真烂漫,无拘无束。“井”里也有他昔日的敏而好学,求索不止。伴随着这口井越来越深,他的生命也愈加富有意义。
   时空体结构是《第一日井》中重要的隐喻结构。童年时间象征生长性和未来的优先性。自然时间、心理时间、重组时间三者遵循着一种动态与静态相结合的生长模式,并且共同指向作者未来的性格、职业、身份;搬家和转学成为危机或转机的标志,形成具有强烈隐喻意味的“门坎式”空间隐喻结构。
   恬美故土与凄美乡情共同指向巴勒斯坦人民世代生活的地方,乡土是杰布拉艰难地追寻自我身份归属和对整个巴勒斯坦民族性再定义的物质媒介。乡情包含的是作者剪不断、化不开的怀旧情结。人性之美隐喻了巴勒斯坦人民的优秀品格。
   作为一部自传,《第一口井》在微观上讲,它反映了垂暮之年依然流亡在外的作家对自我和家园的纪念冲动,由于纪念本身的抽象性和纪念载体的抽象性,作者将自传形式作为纪念的具体形式,通过对童年往事的追忆和思索,重温昔日的美好时光和故土的宁静甜美,无疑自传是强化自己的文化身份和寻找精神归属的尝试。宏观上看,“个体记忆”是相对一个族群和地域来说的,因而作者的这种“个体记忆”可以推广至整个巴勒斯坦民族“集体记忆”的高度,反映了集体的身份认同,以及世代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民所具有的勤劳善良、追求知识与真理的民族精神和对巴勒斯坦民族性的坚守。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