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美电视谈话节目中的话轮转换策略对比研究——以《杨澜访谈录》和《奥普拉脱口秀》为例
【6h】

中美电视谈话节目中的话轮转换策略对比研究——以《杨澜访谈录》和《奥普拉脱口秀》为例

代理获取

摘要

电视谈话节目是当今国内外流行的一种娱乐节目,同时也是一种特殊的会话类型。电视谈话节目主要是通过主持人与嘉宾之间的话轮转换来实现的,而主持人和嘉宾总是运用各种策略来实现话轮转换,使节目得以顺利进行。语言总是和文化紧密关联,那么具有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在电视谈话节目中所采用的话轮转换策略是否也会有所异同呢?本文从此问题出发,采用对比研究方法,以15期《杨澜访谈录》和15期OprahWinfreyShow中的会话为语料,以Stenstrom,Duncan及Richards等人关于话轮转换策略的研究为理论基础,对不同文化下的中国人和美国人的话轮转换策略进行对比研究,以期解答如下几个问题:1.电视谈话节目中中国人和美国人在话轮转换策略的运用上有没有异同点?2.如果有异同点,那么这些异同点体现在哪些方面?3.如何从不同文化的角度解释这些异同点?
   研究结果表明,中美电视谈话节目在话轮转换策略的运用方面确实存在异同之处。相同点主要表现在:主持人起始话轮的语言策略大致相同;节目参与者用相似的语言和非语言策略接受、索取、保持及让渡话轮;节目主持人主要采用让渡话轮的策略,而嘉宾则经常使用保持话轮的策略。这些相同点是由电视谈话节目半机构性的特点和主持人及嘉宾在节目中的不同地位和权势决定的。
   不同之处主要在于:插话或是打断等索取话轮策略在美国电视谈话节目中屡见不鲜,主持人及嘉宾都积极运用这一策略获取话轮,而打断在中国谈话节目却并不十分常见,且主要是主持人运用这一策略;短暂停顿作为一种话轮保持策略在中国访谈节目中的使用频率要远高于美国:在节目长度相同的情况下,美国谈话节目中话轮转换策略使用的总体频率要远高于中国谈话节目,这使得美国谈话节目节奏更快更激烈。这些不同点主要是由中美两国不同的文化差异造成的。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