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小金库”的形成原因及法律对策
【6h】

“小金库”的形成原因及法律对策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摘要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方法和内容

1.2.1 研究方法

1.2.2 研究内容

第2章“小金库"的定义、存在形态和表现形式

2.1“小金库"定义

2.2“小金库”认定的标准和法律依据

2.2.1“小金库”的认定标准

2.2.2“小金库”认定的法律依据

2.3“小金库“的存在形态

2.3.1 现金形式。

2.3.2 银行存款形式。

2.3.3 有价证券形式。

2.3.4 固定资产形式。

2.3.5 股权和债权形式。

2.4“小金库”的主要表现形式

2.4.1 隐匿收入形式设立的“小金库”。

2.4.2 虚列支出形式设立的“小金库”。

2.4.3 转移资产形式设立的“小金库”。

2.4.4 虚假发票形式套取资金设立的“小金库”。

2.4.5 在下属单位列支经费形式设立的“小金库”。

2.4.6 以其他形式设立的“小金库”。

第3章“小金库”的形成机理

3.1 单位有动机

3.1.1 单位领导授意或默许。

3.1.2 小团体利益的驱动。

3.1.3 攀比心理。

3.2 制度有缺失

3.2.1 法制建设不健全。

3.2.2 预算编制不科学。

3.2.3 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

3.3 管理有漏洞

3.3.1 非税收入管理不到位。

3.3.2 国有资产管理不到位。

3.3.3 行政审批项目过多。

3.4 监督难到位

3.4.1 惩处不严。

3.4.2 监督手段有限。

第4章“小金库”治理现行法律的缺失

4.1 刑法上的缺失

4.2 财政法上的缺失

第5章 治理“小金库"的法律对策

5.1 加强刑事立法

5.2 健全财政法规

5.2.1 完善预算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度

5.2.2 完善国有资产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

5.2.3 完善监督方面的法律法规

5.2.4 完善相关的配套法律法规

5.3 建立科学有效的“小金库”治理协调机制

结束语

参考期刊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展开▼

摘要

伴随着改革的纵深推进,我国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发生了重大改变,利益分化日趋明显,权力市场化与腐败现象突出。与此同时,我国公共财政制度改革与公共财政框架体系构建尚不完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相对滞后,私设“小金库”便成为社会转型时期的共性现象。历年来,党中央和国务院非常重视“小金库”专项治理,改革开放以来大规模地开展过多次专项整治,虽然取得了一定的阶段性成果,但仍然未能根治“小金库”现象,“小金库”治理已陷入了“集中整治——有所收敛——出现反弹——继续整治”的“拍皮球式”的循环怪圈。但至今“小金库”尚不是专业的法律术语,在中国目前的法律法规中尚不明确,对设立“小金库”的现象,没有明确的处理处罚的法律依据。但现实中其危害极大,要想从根本上治理“小金库”,积极探索防治“小金库”的长效机制,笔者结合2009年以来“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的实际,分五部分进行研究:第一部分,是绪论部分,主要介绍课题研究的背景、意义、内容和主要方法。第二部分,重点介绍“小金库”的概念及其内涵外延的变化,“小金库”的实际存在形态及主要的表现形式。第三部分,对“小金库”的形成原因进行分析。重点分析现有的公共财政体制改革、制度执行中的不规范、不完善而导致产生“小金库”,本部分主要是通过典型案例来进行论证。第四部分,主要是探索我国现行的刑法、行政法、经济法等法律法规及规范性文件在“小金库”治理中存在的法律缺失,查找法律的盲点。第五部分,主要是结合三年全国“小金库”治理工作的实际,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建立防治“小金库”的长效机制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意见和建议,重点是从法律层面进行建言。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