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经济周期、国际贸易周期与贸易政策周期的关系研究
【6h】

经济周期、国际贸易周期与贸易政策周期的关系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理论综述

1.2.1 关于经济周期的理论综述

1.2.2 经济周期与国际贸易的关系理论综述

1.3 本文的研究思路与分析框架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成果与不足

1.4.1 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

1.4.2 本文的不足

第2章 中国经济周期和世界经济周期

2.1 、经济周期的直接原因和阶段特征

2.1.1 经济周期的直接原因

2.1.2 经济周期的阶段特征

2.2 、中国经济波动的周期性

2.2.1 1953—2008中国经济周期的阶段与特征

2.2.2 1978—2008年中国经济周期的阶段与特征

2.3 、世界经济周期

2.3.1 世界经济周期的阶段划分

2.3.2 世界经济周期与“大国”经济周期

2.3.3 经济周期的传导

第3章 经济周期与国际贸易周期

3.1 经济周期与国际贸易周期

3.1.1 国际贸易周期的阶段划分

3.1.2 国际贸易的扩张期和收缩期

3.1.3 国际贸易周期与经济周期的关系:静态与动态分析

3.2 、中国经济周期对进口贸易的影响

3.2.1 中国经济周期与进口周期

3.2.2 对外贸进口增长与经济增长不一致的解释

3.3 、世界经济周期对中国外贸出口的影响

3.3.1 世界经济周期与中国出口周期的划分

3.3.2 对外贸出口增长与世界经济增长不一致的解释

3.4 、世界贸易周期与世界经济周期

第4章 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模型和实证分析

4.1. 进口与经济增长

4.1.1 理论模型

4.1.2 实证分析

4.1.3. HP滤波法分析:进口与GDP的趋势

4.2. 出口与经济增长

4.2.1 理论模型:

4.2.2 实证分析

4.2.3 HP滤波法分析:出口与世界GDP的趋势

第5章 国际贸易周期与国际贸易政策周期

5.1 、国际贸易政策周期

5.1.1 自由贸易政策与保护贸易政策

5.1.2 贸易政策的取向

5.1.3 扩张性的对外贸易政策和收缩性的对外贸易政策

5.2 、扩张性的和收缩性的贸易政策取向

5.3 、国际贸易政策的周期性表现

5.3.1 主要发达国家贸易政策的周期性表现

5.3.2 美国对华贸易政策的周期性表现

5.3.3 中国贸易政策的周期性表现

5.4 、国际贸易政策周期与经济贸易周期的关系

5.5 、对中国近年外贸政策的简要评价

第6章 中国贸易模式的特征与问题

6.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外贸易模式的特征

6.1.1 进出口商品结构发生质变

6.1.2 贸易方式—加工贸易主导

6.1.3 贸易主体—多元化

6.1.4 贸易增长模式—粗放型

6.2 中国贸易模式的困境及其原因

6.2.1 贸易模式的困境

6.2.2. 贸易模式陷于困境的原因

6.3. 中国贸易模式的转换

6.3.1. 转换的必要性

6.3.2 贸易模式转换的理论依据

第7章 中国贸易战略选择与政府和市场的作用

7.1 贸易战略选择的制约因素与中国贸易战略选择原则

7.1.1 贸易战略选择的制约因素

7.1.2 中国贸易战略选择原则

7.2 政府对微观经济运行的干预

7.2.1 市场机制及市场机制充分发挥作用的条件

7.2.2 市场机制的局限性和市场失灵

7.2.3 政府干预经济的必要性与政府经济作用的界定

7.3 宏观经济运行与政府的作用

7.3.1 市场机制的功能缺陷

7.3.2 西方国家对宏观经济运行的干预

7.3.3 中国对宏观经济运行的干预

7.4 贸易战略选择与政府干预

7.4.1 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和国家竞争优势理论

7.4.2 政府干预国际贸易的理论依据

7.4.3 新贸易理论与国际贸易战略选择

7.4.4 长期政策建议—制定平衡贸易战略

附 中国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竞争指数

致谢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展开▼

摘要

一、选题的背景:
   1978年以来,伴随中国经济的持续高增长,对外贸易也取得了长足的进展,货物贸易额从1978年位居世界第29位,到2004年提升到第3位并保持至今,出口额已经位居世界第二。同时,我国对外贸易在迅速发展的同时,也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和周期性特征,却增长速度呈现出周期性的波动。
   另一方面,无论是从现实的角度,还是历史的角度,尽管主流经济学家和大多数国家的政府都赞同自由贸易,经济学家在理论上也论证了自由贸易对各国资源配置以及对福利水平提升带来的利益;尽管全球贸易自由化的趋势越来越显著,但是,各㈨的贸易政策却总是在自由贸易政策和保护贸易政策之间摇摆,自由贸易政策和保护贸易政策的交替呈明显的周期性特征。这表明,从长期来看,自由贸易是大势所趋,但是在短期内,保护贸易与自由贸易政策的交替仍然是客观存在的事实。此外,贸易政策还在扩张性的政策和收缩性的政策方面呈现出明显的周期性特征。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越来越融入世界经济和贸易体系中,对外贸易的周期性波动与国际贸易政策的周期性波动必然对中国的经济增长产生深远影响。在这一背景下,本文试图通过经济周期、国际贸易周期和国际贸易政策周期相关关系的分析揭示对外贸易发展的规律性,并根据这一规律分析周期对中国外贸的影响以及中国外贸发展的长期战略和政策。
   二、本文的写作逻辑
   本文从经济周期的运行规律入手,分析了国际贸易周期和国际贸易政策周期存在的客观必然性,揭示了经济周期、国际贸易周期和国际贸易政策周期之间的内在联系,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国际贸易周期和国际贸易政策周期的一般特征及其规律性,阐述了面对经济周期和国际贸易周期,政府在短期内为稳定经济和贸易增长的外贸政策取向以及在周期的不同阶段应当采取的外贸政策;同时也论证了长期中我国应当采取的能够促进对外贸易持续增长的对外贸易战略。
   三、本文的基本框架
   本文第一章是对相关理论和重要观点进行综述,概括目前理论界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在第二章,本文首先分析中国经济周期和世界经济周期的规律性,主要侧重于对经济周期波长规律的分析:在此基础上,第三章分析了中国经济周期、世界经济周期对国际贸易的影响,论证了经济周期与国际贸易周期之间的相关关系,并揭示了国际贸易周期的规律性:在本文的第四章,运用数学模型和HP滤波法对经济周期与国际贸易周期的相关关系以及中国对外贸易增长的趋势进行了实证分析:第五章进一步分析了经济周期、国际贸易周期对国际贸易政策的影响,探讨了国际贸易政策周期存在的原因,揭示了国际贸易政策周期的规律性,同时用实证分析的方法阐述了中国和美国的贸易政策周期,特别是分析了在周期的不同阶段中国外贸政策的取向和选择:第六章从短期分析转入长期分析,通过对中国现有贸易模式的特征、形成的原因及其存在的问题的分析,探讨了贸易模式转换的条件以及中国贸易模式转换的必要性。第七章,将市场和政府的关系纳入视野,除了从理论上分析政府与市场场的一般关系外,重点分析了政府和市场这两种力量为平抑经济和贸易的周期性波动各自应发挥的作用,以及在长期的贸易模式转变过程中政府应当制定什么样的发展战略以促进中国对外贸易的长期稳定增长。
   四、本文的主要观点和结论
   本文通过理论和实证分析表明,经济周期与贸易周期、贸易政策周期有着密切的关系。中国经济周期影响中国进口周期,世界经济周期影响中国出口周期。而经济周期、贸易周期影响着国际贸易政策取向,使贸易政策也呈明显的周期性特征,这种周期性特征表现在,当经济与贸易处于收缩期时,各国贸易保护政策盛行,而当经济贸易在扩张期时,各国的贸易政策相对自由。
   从长期看,自由贸易政策是最优选择,但是短期内,由于经济周期和贸易周期的存在,我国的贸易政策选择上应遵循如下原则:当经济和贸易处于负缺口时,应采用扩张性的贸易政策,但是,在负缺口的萧条阶段,政策的扩张力度应当较大,而当经济处于负缺口的复苏阶段时,扩张性政策的力度应相对较小;而在经济和贸易出于正缺口时,则应采用紧缩的贸易政策,但紧缩性的政策力度也不会完全一样:如果经济处于繁荣阶段,政策的紧缩力度应当较大,而当经济处于衰退阶段时,紧缩性政策的力度应当相对较小。
   本文认为,在长期,中国应该通过平衡的贸易战略来改进中国现有的贸易模式,以平抑贸易波动。本研究表明,尽管目前中国的贸易结构发生了质变,但是中国的贸易模式主要还是建立在要素禀赋优势的基础上,以低价、粗放和外部依赖为主要特征,这种贸易模式对内面临各种约束,对外遭遇不断的摩擦,已经不适应中国的经济长期发展。因此,本文提出,我国应在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继续发展传统比较优势产业的基础上,通过政府的适当干预,确立长期平衡的贸易战略,才能保持经济和贸易稳定增长以及实现国家利益最大化。
   五、本文的创新点与不足
   本文的创新点主要有:
   1.利用中周期理论分析经济周期和贸易周期以及贸易政策周期的关系;
   2.揭示了中国经济周期与中国进口周期、世界经济周期与中国出口周期之间的关系;
   3.提出了短期内平抑经济和贸易周期的贸易政策搭配方式;
   4.从转变贸易模式的角度,提出了长期平抑经济和贸易周期的贸易政策——平衡贸易战略
   本文的不足:
   囿于时间和能力所限,同时,由于以中周期理论分析经济周期和贸易周期的艾献不足,本文的研究分析主要是在现有文献资料和个人的理解基础上进行。由F数据获取、分析工具等方面的局限,影响到研究的深度,这有待今后继续加强。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