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GIL微粒活性抑制与主动式调控技术研究
【6h】

GIL微粒活性抑制与主动式调控技术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1 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课题研究现状及进展

1.2.1 金属微粒的荷电机制研究

1.2.2 金属微粒的动力学特性研究

1.2.3 金属微粒的抑制措施研究

1.3 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实验研究平台及实验方法

2.1 GIL同轴圆柱电极实验平台

2.1.1 实验平台设计

2.1.2 实验方法

2.2 平板电极实验平台

2.2.1 平台设计

2.2.2 实验方法

2.3 微粒陷阱实验模型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电极覆膜对微粒活性的抑制研究

3.1 金属微粒带电量测量

3.1.1 电荷测量方法修正

3.1.2 不同电压极性对微粒带电时滞特性的影响

3.1.3 不同覆膜厚度对金属微粒带电的影响

3.2 金属微粒运动行为观测

3.2.1 裸电极上微粒的运动特性

3.2.2 电极覆膜时微粒的运动特性

3.3 金属微粒的带电与运动机理分析

3.3.1 金属微粒带电机理分析

3.3.2 金属微粒运动现象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GIL金属微粒陷阱捕捉概率与主动布置研究

4.1 微粒陷阱的参数优化

4.1.1 陷阱电场分析

4.1.2 微粒捕捉实验与陷阱参数优化

4.2 绝缘子附近的微粒捕捉陷阱布置策略

4.2.1 绝缘子附近微粒运动特点

4.2.2 针对性微粒陷阱布置捕捉效果

4.3 本章小结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工作

致谢

展开▼

摘要

高压直流输电(HVDC)以其在远距离能源输送方面的独特优势,为解决我国能源基地到负荷中心的大容量远程电力输送提供了技术途径,而直流气体绝缘金属封闭输电线路(GIL)作为在输送容量、可靠性、占地、环保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的电能传输模式,具有广阔前景,但金属微粒的存在严重制约了GIL的稳定运行,必须采取措施对其活性及运动进行抑制。本文针对电极覆膜与微粒陷阱这两项金属微粒活性与运动抑制措施进行研究,其中电极覆膜通过影响并抑制金属微粒在电应力下的带电过程实现对金属微粒活性的抑制,而微粒陷阱通过构筑低电场区域并通过其结构特征实现对运动金属微粒的捕捉,从而实现提高系统绝缘强度的作用。
  搭建金属微粒电荷测量及运动观测平台,对裸电极以及覆膜电极上金属微粒的带电及运动行为进行观测,提出了金属微粒的“活跃指数”M,分析了不同覆膜情况下微粒的活跃程度。实验结果表明:电极覆膜时微粒带电存在时滞特性,且负极性下的时滞时间比正极性下高16%;下极板覆膜后,微粒静止时通过传导和微放电带电,而微粒运动过程中与介质膜碰撞时通过微放电带电;电极覆膜后微粒的启举电压可以提高10%左右,且微粒运动的“活跃指数”M将降低69%~94%。通过对比三种不同覆膜方式下金属微粒的运动行为及活跃指数,可以得出:正电压下应采取地电极覆膜措施;负电压下应采取双电极覆膜措施。
  为研究GIL中金属微粒陷阱的电场屏蔽作用以及其对金属微粒的捕捉效果,搭建了封闭式以及半封闭式同轴圆柱电极实验平台,以模拟实际GIL中的电场分布,并构建对应的三维仿真模型,通过仿真计算优化了陷阱参数,据此提出了微粒陷阱设计依据“捕捉参数”-Pcap,并对不同参数的微粒陷阱捕捉效果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金属微粒被捕捉的概率随捕捉参数增大呈现增大趋势,当Pcap值为0.8左右时捕捉概率趋于稳定;此外本文研究了直流电压下绝缘子刚近金属微粒的运动规律,确定了微粒落点集中区域,并通过对照试验进行了针对性的陷阱布置策略研究,取得良好效果,可指导工程应用设计。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