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古生物资源动漫化开发应用研究——以关岭古生物资源为例
【6h】

古生物资源动漫化开发应用研究——以关岭古生物资源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意义

1. 3 相关研究综述

1. 4 研究方法

1. 5 创新点

第2章 动漫艺术语言相关概述

2. 1 动漫艺术及动漫语言的概念

2. 2 动漫语言的特征

2. 3 动漫语言的优势

第3章 关岭古生物资源概况及开发现状分析

3. 1 关岭古生物资源相关概况

3. 2 资源优势及价值

3. 3 开发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第4章 动漫在关岭古生物资源开发中的应用

4.1 动漫艺术语言塑造资源亲和力

4.2 动漫技术创新资源呈现方式

4.3 动漫产业推动资源价值升级

4.4 动漫化的影响

4.5 关岭古生物资源动漫化可行性分析

第5章 关岭古生物资源动漫化开发应用实践探索

5.1 开发思路

5.2 开发路径

5.3 技术亮点

5.4 成果应用前景

5.5 技术难点与开发瓶颈

5.6 开发愿景

结语及展望

致谢

注释

参考文献

附录

展开▼

摘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文化知识的普及,我国的本土资源逐渐引起了大众的重视,原本少人问津的古生物相关知识逐渐成为大众饶有兴趣的话题。动漫是当下最受关注的文化产业领域,近几年我国相继出台了多项政策鼓励和支持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特别是在文化与科技融合方面。本文以创新的研究方向和视角,提出将动漫融入古生物资源开发,探讨动漫对于古生物资源开发的意义和作用。动漫具有天然的亲和力、丰富的艺术表现力和紧跟当下时代前沿技术的创新力,随着时代和环境的改变,信息化数字化的发展,动漫的表现形式和内容更加丰富,动漫与高新数字技术的结合对于其创造力和传播力起到了很大的增强作用,彻底改变了大众获取知识、传递信息、鉴赏文化的渠道和方式。同时,现当代动漫还担负着传播科学文化知识、促进科学与艺术融合以及推动相关产业融合共同发展的重要作用。现如今,动漫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也是文化传播的媒介,动漫语言的大众性、当代性、艺术性使其能够始终保持高关注度、高吸引力,动漫极富感染力、亲和力,能适应时代和大众的需求,成为当下大众特别是青少年群体最为喜爱也最易被接受的艺术形式,是一种能够超越国界、超越民族的国际通用语言。古生物资源动漫化开发应用能够有效促进科学与艺术融合,拉近科学与大众距离,动漫化能够使古生物科学知识变得容易接受和理解,具有亲和力;动漫能够创新古生物科学知识的呈现方式和传播途径,增强效果,扩大影响力;同时,动漫的产业化能够实现古生物资源的文化增值,使其转化为高额的经济效益,动漫化是关岭古生物资源开发的有效途径。
  本研究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选题背景、研究意义、研究方法、创新点等内容。第二部分分析了动漫艺术语言的特征和优势、关岭古生物资源的开发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这一部分的研究为后续的研究奠定了基础,为关岭古生物资源动漫化开发的可行性和必要性了提供理论依据。第二章对当代背景下动漫艺术语言的概念进行了阐述,提出了动漫语言的当代性、艺术性、大众性、开放性等优势与特点,并简要阐述了动漫领域及概念的扩展。第三章对贵州关岭古生物资源进行了相关的介绍。对贵州关岭地区的经济文化概况、关岭生物群形成原因、资源类型、资源条件、资源特性和开发价值分别进行了阐述,通过一系列的资源概况和资源价值的分析论证了关岭古生物资源开发的必要性。关岭生物群之所以能够保存完整度如此高,数量如此庞大,种类如此丰富都源于海侵造成的资源集群灭绝,而关岭生物群主要以海生爬行动物为主,其中最为著名的当属海龙、鱼龙、海百合,对资源概况的了解和分析也有助于后续开发中对具有代表性的古生物进行筛选。最后一节分析了贵州关岭古生物资源的开发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总结得出:科学性太强,不易被接受、开发方式单一传统,缺乏亮点不具备竞争力、资源保护较差,滥开乱采,资源流失严重。第三个部分对动漫与关岭古生物资源的关联性进行了探讨,论述了动漫介入古生物资源开发能够带来哪些改变及影响,并以关岭古生物资源为例,进行了关岭古生物资源动漫化开发应用的探索研究。探讨了将动漫化应用到关岭古生物资源开发中的优势及其影响。本章针对前文中关岭古生物资源开发现状和存在问题提出了三个方面的措施,分别为运用动漫艺术语言塑造资源的亲和力,运用动漫技术创新资源的呈现方式,运用动漫产业推动资源价值的升级转化,最后分析了动漫化开发关岭古生物资源的影响、意义及可行性。以参与的国家科技部支持计划项目《绝灭动物数字化复原及开发运用工程》为研究基础,进行了关岭古生物资源动漫化开发的探索研究,提出了关岭古生物资源动漫化开发的思路和技术路径。总结了实践过程中遇到的科学准确性不足和科技融合深度不够的问题并提出了开发的愿景。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