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论雕塑中“形”与“势”的现代表达——从霍去病墓石雕说起
【6h】

论雕塑中“形”与“势”的现代表达——从霍去病墓石雕说起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的意义

1.2 研究的现状

1.2.1 国内研究概述

1.2.2 国外研究概述

1.3 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内容

第二章 前无古人---霍去病墓石雕“形”与“势”的现代解读

2.1 汉代雕塑造型艺术精神概述

2.2 霍去病墓石雕概述

2.3 大汉雄风---霍去病墓石雕的“形”与“势”

2.3.1 因势造形---“形”的表达

2.3.2 因形造势---“势”的营造

2.4 结论

第三章 后有来者---“形”与“势”的现代表达

3.1 不破不立---借形造形

3.1.1 吴为山

3.1.2 曾成钢

3.1.3 陈云岗

3.2 大巧若拙---因形造势

3.2.1 朱 铭

3.2.2 叶毓山

3.2.3 徐光福

第四章 霍去病墓石雕“形”与“势”的现代启示

致谢

注释

参考文献

附 录1

附 录2

展开▼

摘要

汉代作为中华文明史上一个辉煌灿烂的时期,其艺术对后世的影响延绵不息,至今犹存。霍去病墓石雕作为汉代雕塑艺术的一枝奇葩,虽绽放千年却岁久弥香,对后世雕塑艺术发展的影响至今不灭。本文以“论雕塑中‘形’与‘势’的现代表达---从霍去病墓石雕说起”为题,既反应了今人在新的特定社会语境中对传统雕塑艺术的回应,同时又表现了身为雕塑实践者该如何以一个雕塑家特有的视角推陈出新地重读中国传统雕塑经典-霍去病墓石雕。本文研究的目的正是在这样的视角下,以霍去病墓石雕的造型语言为切入点,探讨霍去病墓石雕如何通过“形”与“势”的处理和营造来彰显质朴传神、气势雄浑的艺术精神。其研究价值在于我们今天在接受西方现代优秀艺术观念和先进技法的同时,应该保持自己作品的独立品格,以至于不被西方文化中心主义所同化。因此我们就得正本溯源,对本土传统艺术精神进行现代转化,从而开辟出一条属于我们自己真正的艺术之路。
  本文通过推论、对比以及排除,由个别到一般,由实践到理论的方法对霍去病墓石雕作品进行解读,从雕塑本体语言上研究西汉艺术家对雕塑“形”与“势”的认识和处理,以及现代雕塑家对其的传承和发展。本文由四大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绪论介绍本文研究意义、现状、目的及内容。从第二章的汉代造型艺术精神起笔概述霍去病墓石雕艺术产生的时代文化背景,再以霍去病墓石雕艺术做为个案研究,在分析和解读西汉艺术家对雕塑本体“形”与“势”的理解与表现的同时提出自己异于前人的观点和见解-“借形造形”和“因形造势”。第三章基于第二章之上,以学院和非学院的几代艺术家为例力求各方位全面论证西汉霍去病墓石雕的艺术精神以及其造型语言对后世的影响及启发,以及现代艺术家对其精髓的传承和创新。第四章总览全文就霍去病墓石雕艺术对现代的启示进行归纳总结。如此层层递进,旨在通过现代几代成功艺术家的个案分析能对中国传统雕塑精神的现代转译做出一般性特点的归纳和规律的总结,以便为中国优秀传统艺术精神的现代传承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经古今对比,实例论证,本文的研究结论是:材料对艺术家的启迪和诱导只能是伟大艺术品诞生的充分条件,而艺术家在艺术创作过程中的主观能动作用却是一件作品成功与否的充分必要条件,所以今人对中国古代传统的继承应该是对传统精神的心领神会,而不是符号样式的简单模仿和挪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