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再造”的审美——贾斯帕·琼斯个案研究
【6h】

“再造”的审美——贾斯帕·琼斯个案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本文论述的前提

1.1.1 语境中的“审美”定义

1.2 研究的意义

1.3 研究的现状1.3.1 国内研究概述

1.3.2 国外研究概述

1.4 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

1.4.1 研究目的

1.4.2 研究内容

第2章消费时代日常生活中的审美

2.1 资本与日常生活的美学

2.1.1 当时的艺术语境

2.1.2 资本的控制——占领审美

2.2 消费时代审美的异化

2.2.1 信息带来的碎片化

2.2.2 主体的消失

2.2.3 商品化审美

2.3 贾斯帕·琼斯的创作方法

2.3.1 贾斯帕·琼斯来源于商品图像的规则

2.3.2 超越浪漫主义的语言实践——图像的再生

2.3.3 新的观看关系

第3章 审美改造的意义

3.1 审美意志的缺席

3.1.1 中立的态度?(模糊形式与内容之间的区分)

3.2 可感性分配重构后的秩序

3.2.1 建立新的认识

3.2.2 审美的元政治

3.2.3 审美革命

3.2.4 贾斯帕·琼斯的小结

3.3 中国当代艺术中的语言改造

3.3.1 中国当代艺术的简介

3.3.2 刘韡的生产

3.3.3来自材料的现实

第4章 我的创作思路和作品分析

4.1 创作初衷

4.1.1 “两元店”作为文本对象的阐释

4.2 创作思路

4.2.1 创作方法及实践情况

第5章 结语

致谢

注释

参考文献

附录

展开▼

摘要

21世纪中随着工业化生产的不断扩大和深入,技术革命和网络时代的到来,人面对关于自身存在的问题也随着日常生活中物体的不断更新而更加具体和矛盾。特别是在今天的中国,伴随着对西方文明囫囵吞枣式的快速吸收,现代性的危机随着它的不断深入日益严重。艺术作为一种柔软的手段相比科技、政治、经济等等其他社会元素而言,在面对今天无法避免的社会问题中,由于其自身的特质似乎更加具有存在的理由,同时,它也在社会的语境中不断的演化、发展。本文试图从消费时代日常生活审美化的问题出发,通过以贾斯帕·琼斯个案实践的研究,了解他的艺术创作方法。当代艺术创作研究是艺术方法论范畴的命题,基于当下艺术媒介形式语言多元化的社会文化现实,艺术工作的方法与传统的个人风格化及一贯性方式大相径庭,与之相适应的创作理论建设亟需进一步探索研究,这对于专业艺术教育以及当代艺术的继续发展非常必要。
  现代主义之后,艺术面临着自身语言实验终结的问题,逐渐走向语言的工具化。例如绘画而言,它有着自身一条语言实验的线索,按照绘画本身语言的自律性来建构画面,对绘画的本质进行探讨。借用艺术评论家皮道坚的一篇文章的题目《什么令图像时代的绘画成为绘画》中的提问作为本文开启的的出发点,在艺术语言多样化的今天,坚守在传统方法——绘画这条道路上的所有创作者们,必须首先思考的问题。绘画成为一种独立表达的语言,它是一个具有生命力可以生长繁殖、自我生成的生命体。任何一种传统的艺术手段都不再是闭门造车的自问自答式的创作,而是对具体语境的一种反应。艺术不再是延续先前经典式的审美,而是一种具有自我生长能力的不断的重新构建。消费时代的来,使得审美成为资本垄断的工具。居依·德波在《景观社会》一书中详尽的分析了消费时代商品化审美及其产生的后果。朗西埃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提出了一种不同新的美学体制,它不同于传统的再现美学或者影像伦理体制,通过对审美过程中可感知部分的重新分配产生“歧感”(注释3)。这种关于新的美学体制的理论在当代艺术中被广泛的接受,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本文因此是建立在朗西埃关于美学的定义上,通过对贾斯帕·琼斯的个案分析,试图找到在“艺术终结之后”新的语言形式延伸或者重建的方法。如今我们置身的当代艺术现场中,无论是杜尚式的颠覆还是博伊斯的社会介入,语言包括绘画不是仅限制在艺术内部的实验,朗西埃所提出的通过对日常生活审美的改造对当代绘画的创作实践提供了一种参考。本文下面将详细论述。
  第一章:主要论述关于“审美”在本文论述的定义,以及本文哲学理论背景,以及研究此课题的必要性;
  第二章:从鲍德里亚和居依·德波关于消费社会的分析中,论述资本通过媒体打造的景观社会中的审美日趋商品化,从而使得主体屈从于消费丧失主体。从贾斯帕·琼斯形式语言的论述中,讨论他对商品化审美图像的改造以及意义的再生;
  第三章:论述审美的改造在于自由意志,贾斯帕·琼斯对审美效果的中立态度与朗西埃关于审美与政治的理论的契合,同时举例介绍中国艺术家刘韡对日常生活转译的实践方法;
  第四章:介绍笔者个人对文本对象的研究,建立自我认知系统的,通过绘画语言实践的方法。
  第五章:总结本文的论点以及笔者的创作实践,并展望未来的新的审美带来的美学体制。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