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胃内输入葡萄糖电解质液复合卡巴胆碱复苏致死性失血性休克犬的实验研究
【6h】

胃内输入葡萄糖电解质液复合卡巴胆碱复苏致死性失血性休克犬的实验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正文

材料与方法

一.主要试剂

二.主要仪器

三.动物模型与实验方案

四.复苏液的配制

五.指标检测及方法

六.统计学处理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附 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1.建立研究胃肠道补液复苏失血性休克的大动物模型,观察口服葡萄糖-电解质溶液对致死性失血性休克犬血液动力学指标、脏器功能和生存率的影响;2.研究卡巴胆碱能否改善胃肠缺血引起的胃排空和肠吸收障碍,为提高口服液体复苏失血性休克的临床疗效提供实验依据。
  方法:采用成年雄性Beagle犬40只,采用分步放血法建立40%血容量失血的致死性低血容量休克模型,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不补液组(NR组)、口服补液组(OR组)、口服补液复合卡巴胆碱组(OC组)和静脉补液组(VR组)。失血后第1个24h NR组无治疗,其余各组于制模完成后24h内分别经胃管和静脉输入3倍失血量的葡萄糖-电解质溶液(GES):前8 h输入GES的2/3,之后输注剩余1/3。失血后24 h开始各组动物均实施静脉补液,输入2倍失血量的乳酸钠林格氏液、10%葡萄糖盐水和复合氨基酸补充生理消耗量。分别于失血前、失血后2、4、8、24、48和72 h通过PICCO心肺容量监护仪测定血流动力学指标;于各时间点抽血检测脏器功能指标;激光多普勒血流仪检测各时间点肠黏膜血流量;吲哚菁绿法测量血浆容量;ECT法检测胃排空率;酚红法检测肠道对GES液中水分和电解质吸收速率;并记录各组动物失血后平均生存时间和72h生存率。
  结果:1.生存率变化:各组犬平均生存时间差异显著:VR组(72h)>OC组(58.4h)>OR组(45.6h)>NR组(40h);失血后72h生存率差异显著,VR组(100%)>OC组(80%)>OR组(50%)>NR组(20%)。2。血流动力学指标:伤后各组MAP、心排指数、血浆容量和肠粘膜血流量均明显降低,各补液组显著高于不补液组。失血后8-24h VR组上述指标恢复明显优于口服补液组,OC组各指标改善明显优于OR组。3.脏器功能指标:伤后4h开始各组血浆ALT、CK-MB及Cr、BUN水平均显著升高,随时间逐渐恢复;4-48h VR组上述指标均明显低于口服补液组(均p<0.01)。4。胃排空和肠吸收:各组伤后各时间点胃排空率以及肠道对水和Na+吸收效率较伤前均显著降低,OC组4-24h胃排空率与肠吸收率明显高于OR组(均p<0.01),48h后各组无明显差异。
  结论1.本研究成功建立了通过胃肠道补液复苏失血性休克的大动物模型;2.口服葡萄糖-电解质溶液能显著改善致死性失血性休克犬血液动力学指标、脏器功能和生存率,能作为无静脉补液条件时复苏失血性休克的应急液体治疗方式;3.卡巴胆碱能改善胃肠缺血引起的胃排空和肠吸收障碍,有助于提高口服液体复苏的疗效。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