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白内障手术前后角膜球差分析和个体化植入非球面人工晶体的临床研究
【6h】

白内障手术前后角膜球差分析和个体化植入非球面人工晶体的临床研究

代理获取

摘要

本文对白内障手术前后角膜球差分析和个体化植入非球面人工晶体进行了临床研究。本研究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白内障手术前后角膜球面像差的分析。
   目的:了解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手术前后角膜球面像差(sphericalabcrration,SA)的分布和变化情况,旨在指导非球面人工晶体在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体植入术中的应用。
   方法:应用Pentacam HR眼前节分析仪对93例(155只眼)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进行检查,并分析测量术前及术后3个月时6mm角膜直径下球面像差。
   结果:6mm测量直径下术前、术后角膜球面像差分别为(0.294±0.138)μm和(0.271±0.130)μm,两组对比有统计学差异(t=4.384,P<0.05);其中男性45例(76只眼)术前角膜球面像差(0.289±0.132)μm,女性48例(79只眼)术前角膜球面像差(0.298±0.144)±μm两组对比无统计学差异(t=-0.418,P=0.676);术后男性角膜球面像差(0.275±0.132)μm,术后女性角膜球面像差(0.268±0.130)μm两组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733,t=0.342);术前50至59岁患者(35眼)角膜球面像差(0.238±0.104)μm,60至69岁患者(43眼)角膜球面像差(0.308±0.104)μm,70至79岁患者(47眼)角膜球面像差(0.332±0.151)μm,80至89岁患者(29眼)角膜球面像差(0.307±0.164)μm;年龄与角膜球差存在正相关关系(r=r=0.203,P=0.011)
   结论:⑴角膜球面像差在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中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角膜球差与性别无关。⑵3.2mm透明角膜切口的白内障患者术前术后角膜球差有减小的趋势,个体化选择非球面人工晶体时需考虑由手术引起的角膜球差减小。⑶在选择消球差人工晶状体时需进行个体化选择。
   第二部分:个体化植入非球面人工晶体的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个体化植入非球面人工晶体和随机植入非球面人工晶体对年龄相关白内障患者视功能的比较。
   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设计,收集我院就诊的年龄相关白内障患者55例(94眼)按就诊顺序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白内障手术前通过Pentacam测量角膜球差,将术后全眼残余球差目标设定为0至0.3μm,因此角膜球差小于0.3μm的患者选择性植入0球差的gkreos Adapt Advanced Optics(AO,Bausch&Lomb,Inc.)非球面人工晶体,角膜球差大于等于0.3μm的患者选择性植入附加-0.27μm球差值的Tecnis ZA9003(Advanced Medical Optics,Inc)非球面人工晶体,对照组随机植入AO晶体或Tecnis ZA9003非球面人工晶体,术后3个月测量两组患者全眼球差、明光下对比敏感度(contrast sensitivities,CS)、明眩光下对比敏感度(glare contrast sensitivities,GS)、暗光下对比敏感度和暗眩光下对比敏感度和矫正远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的最小分辨角的对数(Logarithm of minimal angle resolution,LogMAR)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两组最佳矫正远视力LogMA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08)。实验组术后全眼球差(0.120±0.097)μm,对照组术后全眼球差值为(0.158±0.152)μm,两组对比无统计学差异(t=1.447,P=0.144);术后3个月实验组在6c/d、12c/d、18c/d空间频率暗光下对比敏感度分别为1.887±0.199、1.140±0.205、0.735±0.202显著高于对照组在相应条件下对比敏感度1.681±0.150(t=5.673,P=0.000)、1.046±0.178(t=2.372,P=0.02)、0.625±0.250(t=2.363,P=0.02);实验组在18c/d空间频率暗眩光对比敏感度为0.664±0.240显著高于对照组在相应条件下对比敏感度0.556±0.275(t=2.017,P=0.047)。
   结论:通过术前测量白内障患者角膜球差个体化选择植入非球面人工晶体较随机植入非球面人工晶体可进一步提高患者暗光下中、高空间频率下的对比敏感度及暗眩光下高空间频率的视觉对比敏感度。
   第三部分:个体化植入非球面晶体全眼球差预计值与术后测量值的一致性分析。
   目的:通过Pentacam HR前节分析仪测量白内障患者术前角膜球差,个体化植入非球面晶体预计术后全眼残余球差的准确性分析,评价应用Pentacam实施个体化非球面人工晶体植入的可行性。
   方法:应用Pentacam对47例(82眼)白内障患者测量术前角膜球差,植入Akreos Adapt Advanced Optics(AO,Bausch& Lomb,Inc.)或Tecnis ZA9003(Advanced Medical Optics,Inc)非球面人工晶体,并预计术后全眼残留球差,术后3个月测量患者术眼的全眼球差。通过t检验、相关性分析和Blant-Altman法分别分析两者的差异、相关性和一致性。
   结果:预计术后全眼球差值为(0.189±0.151)μm,术后全眼球差测量值为(0.141±0.131)μm,配对t检验两者有统计学差异(t=5.347,P=0.000)。全眼球差预计值与术后测量值成正相关(r=0.846,P=0.000)。Blant-Altman法分析预计全眼球差预计值与测量值呈较好的一致性。
   结论:全眼球差预计值和测量值有一定差异,但预计值和测量值的一致性和相关性较好。全眼球差预计值可用于估计个体化植入非球面人工晶体眼术后全眼球差值。应用Pentacam测量术前角膜球差个体化植入非球面人工晶体在临床上具有有可行性。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