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学术交流》 >卡夫卡作品中的“中国”空间

卡夫卡作品中的“中国”空间

         

摘要

孙纯、任卫东在《外国文学》2017年第5期撰文指出,卡夫卡对中国的认知与想象,在其作品中呈现出一种明显的矛盾与歧义性:他在书信日记中对中国的描述,与他在文学作品中塑造的中国之间,存在着一种巨大的张力.1900年前后的欧洲历史、社会和文化特征,也为他的中国书写提供了一个不同寻常的时代语境:世纪转折时期,身处现代社会的人们对陌异的经验、对失去根基的恐慌和对生活荒诞处境的忧虑,都投射在卡夫卡的中国形象上.而福柯的乌托邦和异托邦概念,为我们分析卡夫卡作品中的“中国”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为阐释卡夫卡的中国形象提供了新的可能性,即卡夫卡的中国,具有一种矛盾的面相:一方面,卡夫卡在信件日记中表达出对中国文化的认同和向往,视中国和中国文化为一种远离西方困境的美好世界,因而在文本中流露出对遥远而陌生中国的浪漫想象和渴望,这里的中国是他想象中美好世界的投射,是承载着他的幻想、渴望和归属感的乌托邦;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