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草地学报》 >基于生态位理论的豆禾混播草地群落稳定性利用管理研究

基于生态位理论的豆禾混播草地群落稳定性利用管理研究

         

摘要

为探明刈割与施肥影响河西地区豆禾混播草地稳定性的生态学机理,本研究以‘清水’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无芒雀麦(Bromus inermis)和长穗偃麦草(Elytrigia elongata)建植的混播草地为对象,设置3个留茬高度(5 cm(A_(1)),8 cm(A_(2))和11 cm(A_(3)))和6个施肥处理(CK(B_(1)),150 kg P_(2)O_(5)·hm^(-2)(B_(2)),75 kg N·hm^(-2)+225 kg P_(2)O_(5)·hm^(-2)(B_(3)),150 kg N·hm^(-2)+150 kg P_(2)O_(5)·hm^(-2)(B_(4)),150 kg N·hm^(-2)(B_(5)),225 kg N·hm^(-2)+75 kg P_(2)O_(5)·hm^(-2)(B_(6))),并对各草种的生态位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相较于留茬高度,牧草重要值对施肥的响应更敏感,然而提高留茬可增加无芒雀麦重要值并控制过高的紫花苜蓿重要值,其中A_(2)B_(3)处理效果最好;A_(1)可增大各牧草生态位宽度,且均在第3茬的A_(1)B_(4)处理最大;紫花苜蓿与无芒雀麦、紫花苜蓿与长穗偃麦草、无芒雀麦与长穗偃麦草间的生态位重叠分别在第2茬的A_(2)B_(6),A_(2)B_(1)和A_(2)B_(6)处理最小。本研究认为:留茬8 cm,施150 kg N·hm^(-2)+150 kg P_(2)O_(5)·hm^(-2)氮磷肥对实现河西地区豆禾混播草地物种和谐共存及群落结构的长期稳定具有良好效果。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