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江西农业学报》 >耕作与秸秆还田方式对稻茬麦草谷比及麦秸可收集系数的影响

耕作与秸秆还田方式对稻茬麦草谷比及麦秸可收集系数的影响

         

摘要

研究了不同耕作(耕翻与浅旋耕)与秸秆还田方式(周年稻秸秆全量还田、麦秸秆全量还田、稻麦秸秆全量还田以及稻麦秸秆不还田)对稻茬麦草谷比和麦秸可收集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耕作处理对稻茬麦草谷比、麦秸垂直空间分布特征以及麦秸可收集系数的影响皆不显著,而不同秸秆还田处理间草谷比差异达显著水平,麦秸垂直空间分布特征及可收集系数未表现出差异.秸秆还田处理增加了单位面积内稻茬麦秸秆产量,秸秆产量高低顺序依次为周年稻麦秸秆全量还田(Srw)>周年仅水稻秸秆还田(Sr)>周年仅小麦秸秆还田(Sw)>周年秸秆不还田(S0),各处理间籽粒产量变化并不显著,因而处理Srw的草谷比显著高于Sw与S0处理.相同留茬高度条件下,麦秸可收集系数在不同秸秆还田方式间没有显著差异,留茬高度分别为5、10、15、20 cm时,稻茬麦秸秆可收集系数依次为0.65 ~0.66、0.58~0.60、0.52~0.54、0.45 ~0.47.估算一定留茬高度的稻茬麦秸秆可收集系数时可以忽略旋耕整地和秸秆还田方式的短期影响,进一步简化估算参数.

著录项

  • 来源
    《江西农业学报》 |2014年第4期|6-922|共5页
  • 作者单位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

    江苏南京210014;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

    江苏南京210014;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

    江苏南京210014;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

    江苏南京210014;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

    江苏南京210014;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

    江苏南京210014;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

    江苏南京210014;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

    江苏南京210014;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小麦;
  • 关键词

    耕作方式; 秸秆还田; 稻茬麦; 草谷比; 收集系数;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