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生态学报》 >岩溶石漠化区不同植被恢复模式土壤无机磷形态特征及影响因素

岩溶石漠化区不同植被恢复模式土壤无机磷形态特征及影响因素

         

摘要

为分析岩溶石漠化区不同植被恢复模式土壤无机磷的形态特征,评价植被恢复的土壤供磷潜力,阐明有机碳及钙素在无机磷形态转化中的作用,选取研究区内8种有代表性的样地,采用蒋柏藩无机磷分级方法对土壤无机磷形态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全磷与速效磷含量分别在0.25-1.35 g/kg、1.05-53.01 mg/kg范围,无机磷总量在123.94-934.61 mg/kg,耕地与退耕地以及各退耕地之间全磷、速效磷、各形态无机磷含量水平差异明显,各退耕地磷素含量水平介于耕地与次生马尾松林地之间,退耕地中桃林地、花椒林地磷素含量水平较高、樟树林地、柳杉林地、撂荒草地次之、撂荒灌丛地较低.各样地土壤无机磷占全磷比例在51.2%-72.4%,不同形态的无机磷含量表现为O-P>Fe-P>Ca-P>Al-P,其中Ca2-p、Al-P对速效磷的贡献率大,Fe-P、Ca8-P贡献较小,O-P、Ca10-P献率最小.不同活性土壤有机碳与不同形态钙素对各形态无机磷在总无机磷中比例的影响较大,pH、容重、粘粒含量、含水量等其它理化性质影响较小.

著录项

  • 来源
    《生态学报》 |2014年第24期|7393-7402|共10页
  • 作者单位

    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西南大学三峡库区生态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重庆400715;

    湖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长沙410128;

    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西南大学三峡库区生态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重庆400715;

    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西南大学三峡库区生态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重庆400715;

    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国土资源部岩溶动力学重点实验室,桂林541004;

    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西南大学三峡库区生态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重庆400715;

    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西南大学三峡库区生态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重庆400715;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 关键词

    植被恢复; 岩溶石漠化; 无机磷形态; 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