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生态学报》 >三江源区“黑土滩”型退化草地人工恢复植物群落的演替动态

三江源区“黑土滩”型退化草地人工恢复植物群落的演替动态

         

摘要

选取青藏高原三江源区“黑土滩”型退化草地上建植的人工草地为研究对象,对不同建植年限人工草地植物群落及其各功能群的物种组成、平均高度、盖度和地上生物量及植物多样性等进行实地调查和对比分析,探讨“黑土滩型”退化草地在人工恢复过程中植物群落组成和多样性变化,以期回答人工恢复的草地植物群落何时才能接近天然草地、人工恢复的时间阈值应为多长等问题,从而为三江源区“黑土滩”型退化草地的恢复重建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研究结果表明:草地恢复前5年内,禾本科植物的数量大量增加,植物群落的高度增加了847.6%,植物群落盖度增加了134.5%;不同恢复年限的草地植物群落的多样性指数都有相似的变化趋势,恢复8年后植物群落组成达到阶段性的稳定状态,在恢复时间达16-18年后,逐渐向更稳定的状态转化;恢复18年的草地与天然草地植物群落的Jaccard及Sorensen相似度指数分别为0.596、0.747,Cody差异度指数为9.5.由此可见,建植人工草地的方式恢复退化草地,可在建植8年后达较好的恢复效果;恢复时间达16年以上的人工草地采取适度的调控措施,有利于其向天然草地恢复演替;建植18年的人工草地物种组成情况与天然草地最接近,但仍有差异.因此,“黑土滩”型退化草地的人工促进恢复,到未退化的状态至少需要18年以上.

著录项

  • 来源
    《生态学报》 |2019年第7期|2444-2453|共10页
  • 作者单位

    内蒙古大学生态与环境学院,呼和浩特010021;

    内蒙古大学生态与环境学院,呼和浩特010021;

    北京师范大学环境学院,环境模拟与污染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875;

    北京师范大学环境学院,环境模拟与污染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875;

    北京师范大学环境学院,环境模拟与污染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875;

    北京师范大学环境学院,环境模拟与污染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875;

    北京师范大学环境学院,环境模拟与污染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875;

    北京师范大学环境学院,环境模拟与污染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875;

    青海大学畜牧兽医科学院,青海省畜牧兽医科学院,西宁810000;

    北京师范大学环境学院,环境模拟与污染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875;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 关键词

    青藏高原; 人工草地; 群落特征; 恢复时间;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