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生态学报》 >基于“三生空间”的雄安新区土地利用功能转型与生态环境效应研究

基于“三生空间”的雄安新区土地利用功能转型与生态环境效应研究

         

摘要

基于“三生空间”土地利用功能转型与生态环境效应的研究是雄安新区完善区域生态功能的理论基石.从雄安新区“生产-生活-生态”的土地利用功能分类入手,解译1988、1998、2008和2018年4期遥感影像获取雄安新区土地利用变化数据,计算生态环境质量指数和土地利用转型生态贡献率,定量分析雄安新区“三生空间”的时空演变及其功能转型的生态环境效应.研究表明:①1988-2018年,雄安新区土地利用变化主要表现为生活用地面积持续增加,共计增加了82.35 km2,生产用地面积先升后降,累计增加了50.34 km2,生态用地面积大幅下降,共计减少了132.70 km2.②雄安新区土地利用功能转型转出面积最大的为水域生态用地,转出面积共计94.36 km2,占总转出面积的41.06%,转入面积最大的是农业生产用地,共计135.91km2,占总转入面积的近三分之二,其他它用地类型均有一定程度的相互转换.③雄安新区生态环境质量指数呈现波动减少的变化趋势.沙地等生态质量指数较低的其他生态用地转入农业生产用地是雄安新区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的主导因素,占生态环境正效应贡献率的67.04%;农业生产用地以及城镇和农村生活用地对水域生态用地的占用,则是导致生态环境质量恶化的重要因素,占到生态环境负效应贡献率的75%以上.总体看来,过去三十年雄安新区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大于生态环境改善趋势.因此,定量研究过去30年土地利用功能转型特征及其生态环境效应演变规律,有助于为雄安新区生态文明建设的推进提供数据支撑.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