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生态学报》 >青藏高原东缘半湿润沙地典型生态恢复模式的效果比较研究

青藏高原东缘半湿润沙地典型生态恢复模式的效果比较研究

         

摘要

草地退化与沙化直接影响草地生态系统的功能与服务,植被恢复是沙地恢复治理的重要方式之一,但是探究沙化草地典型生态恢复模式的恢复效果及模式优化研究不足.以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以重度沙化草地为对照(CK),比较研究了青藏高原东缘沙地三种典型生态恢复模式(围栏封育(Fencing enclosure,FE)、布设高山柳沙障(Salix cupularis sandybarrier,SCSB)、布设高山柳沙障+种草(Salix cupularis sandy barrier plus planting grasses,SCSBPPG))对草本植物群落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 显示:(1)与CK相比,FE的地上草本盖度、生物量、Margalef丰富度指数和Shannon-Weiner多样性指数分别显著提高了13.54倍、13倍、3.09倍和1.80倍,且SCSBPPG的这些指标分别显著提高了11.24倍、10.50倍、1.05倍和0.83倍(P<0.05),而SCSB对以上指标影响均不显著.(2)三种典型生态恢复模式对沙地的土壤容重无显著影响,而三种典型生态恢复模式0-10 cm、10-20 cm和20-3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变化规律一致(SCSBPPG>FE>SCSB),且SCSBPPG和FE的0-10cm土层土壤含水量的增加最明显,分别为244.90%、176.92% (P<0.05),而SCSB土壤含水量相较于CK无显著差异.(3)该研究区的pH在5.74-6.21之间,FE和SCSBPPG较CK显著降低了0-30 cm各土层土壤pH(P<0.05).此外,三种生态恢复模式0-30 cm各土层土壤有机质、全N、全P、全K含量递减变化规律为FE>SCSBPPG>SCSB,FE和SCSBPPG各土层土壤有机质、全N、全P均高于CK,且都在土层10-20 cm增幅最大,FE的最大增幅分别为243.62%、93.94%、68.97%,SCSBPPG的最大增幅分别为118.46%、45.45%、41.38%,而SCSB显著降低了各土层土壤有机质、全N和全P量(P<0.05).因此,在青藏高原高寒轻度沙化草地围栏封育有利于其恢复,而重度沙化草地的生态恢复需采用植灌和种草结合的模式.研究结果可为沙地的恢复治理和可持续管理提供依据.

著录项

  • 来源
    《生态学报》 |2020年第20期|7410-7418|共9页
  • 作者单位

    西南民族大学青藏高原研究院 成都610041;

    西南民族大学青藏高原研究院 成都610041;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100085;

    中国科学院大学 北京100049;

    西南民族大学青藏高原研究院 成都610041;

    西南民族大学青藏高原研究院 成都610041;

    西南民族大学青藏高原研究院 成都610041;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 关键词

    青藏高原; 土地退化; 沙地; 植被恢复; 评价;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