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生态学报》 >芡实分区刈割试验对陈瑶湖后生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芡实分区刈割试验对陈瑶湖后生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摘要

陈瑶湖流域是长江中下游重要的水禽省级自然保护区,近年来随着农业的发展,湖区存在芡实种植过密,汛期影响行洪的隐患,对湖区的水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稳定性造成严重影响。为研究芡实分区刈割试验对陈瑶湖后生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于2019年8月期间对陈瑶湖后生浮游动物进行调查。共鉴定出后生浮游动物15科22属40种,其中轮虫12属26种,枝角类8属11种,桡足类2属3种,群落结构主要以轮虫为主,后生浮游动物种类分布时空上无显著差异(P>0.05)。共发现优势种8属10种,分别为萼花臂尾轮虫(Brachionus calyciflorus)、角突臂尾轮虫(Brachionus angularis)、剪形臂尾轮虫(Brachionus forficula)、螺形龟甲轮虫(Keratella cochlearis)、囊形单趾轮虫(Monostyla bulla)、蹄形腔轮虫(Lecane ungulata)、针簇多肢轮虫(Polyarthra trigla)、迈氏三肢轮虫(Filinia maior)、长额象鼻溞(Bosmina longirostris)和广布中剑水蚤(Mesocyclops leuckarti)。后生浮游动物密度和生物量平均值分别为(1681.49±205.73)个/L和(7.8±1.52)mg/L,密度和生物量峰值均出现在初期的未刈割区,最低值均出现在后期的河道。后生浮游动物密度的空间分布呈现未刈割区>刈割区>河道的特征,时间变化呈现刈割初期>前期>中期>后期的趋势,生物量的时空变化趋势与密度一致。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Margalef丰富度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变化范围分别为1.67—3.42、1.64—3.57和0.41—1.13.统计分析结果表明TN、TP、NH_(4)^(+)⁃N、Chl.a、EC和SD是影响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的主要因子。综合生物和理化指标判别陈瑶湖水体已处于中污染状态;营养状态参数结果表明,陈瑶湖已处于中度富营养状态。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