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气象学报》 >湖北2015年冬季PM2.5重污染过程的气象输送条件及日变化特征分析

湖北2015年冬季PM2.5重污染过程的气象输送条件及日变化特征分析

         

摘要

PM2.5污染仍然是湖北省冬季大气污染的首要污染类型,且具有明显区域传输特征,重污染过程的空气污染气象条件有别于华北地区,值得关注.采用WRF/Chem不同排放情景下的模拟结果,并结合观测分析,研究了2015年12月—2016年1月湖北省PM2.5重污染过程的气象输送条件及日变化特征,从大尺度输送条件和局地边界层动力作用分析了外来污染物水平传输、悬浮聚集和向下传输的过程,并解释了该地区观测到的午后PM2.5浓度特殊峰值的气象成因.结果表明,湖北重污染爆发以区域传输为主,地面观测PM2.5极值对应10 m风速可达8—10 m/s,边界层0—1 km为较强偏北风输送,污染传输通量极值位于400 m高度附近,为重要传输通道,低空无明显逆温,重污染过程具有"非静稳"边界层气象特征.重污染形成的大尺度输送条件为,长江中下游及北部地区偏北风异常偏强,南部地区风速减缓,使污染物在中游平原堆积,鄂北边界风速越大,越有利污染输送增长.传输性污染主要来自偏北和东北方向的污染源输送,潜在源区贡献主要为途经偏北通道上的豫中、南阳盆地和关中地区,以及途经东北通道上的鲁、皖、苏等部分地区.PM2.5浓度日变化双峰结构的天气成因不同,21—24时(北京时)峰值为静稳性污染,11—14时峰值为传输性污染.污染输送受大气边界层高度影响,日出前大气边界层高度较低,层结稳定并伴有上升运行,使得低空外来输送悬浮聚集在400 m高度附近;日出后随大气边界层高度升高,静稳层结被破坏,在干沉降作用下高浓度PM2.5开始向下传输,并在午后地面形成峰值.

著录项

  • 来源
    《气象学报》 |2018年第5期|803-815|共13页
  • 作者单位

    中国气象局武汉暴雨研究所 暴雨监测预警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武汉,430205;

    中国气象局武汉暴雨研究所 暴雨监测预警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武汉,430205;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中国气象局气溶胶-云-降水重点开放实验室,南京,210044;

    中国气象局武汉暴雨研究所 暴雨监测预警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武汉,430205;

    中国气象局武汉暴雨研究所 暴雨监测预警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武汉,430205;

    中国气象局武汉暴雨研究所 暴雨监测预警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武汉,430205;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P434.5;
  • 关键词

    WRF/Chem; PM2.5; 边界层; 污染物输送; 日变化;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