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岩石学报》 >喜马拉雅造山带核部的变质作用与部分熔融:亚东地区高压泥质麻粒岩的岩石学与年代学研究

喜马拉雅造山带核部的变质作用与部分熔融:亚东地区高压泥质麻粒岩的岩石学与年代学研究

         

摘要

喜马拉雅造山带核部的高喜马拉雅结晶岩系是印度大陆深俯冲到欧亚板块之下经历了高压变质作用的产物,记录了喜马拉雅造山带的形成与演化历史.本文对喜马拉雅造山带中段亚东地区高喜马拉雅结晶岩系中的泥质麻粒岩进行了岩石学和锆石U-Pb年代学研究,结果表明泥质麻粒岩经历了复杂的变质演化和部分熔融,可识别出三期变质矿物组合.早期进变质矿物组合为石榴石+斜长石+钾长石+黑云母+白云母+石英,峰期变质矿物组合为石榴石+斜长石+钾长石+黑云母+蓝晶石+石英,晚期退变质矿物组合为石榴石+斜长石+钾长石+夕线石+黑云母+白云母+石英.相平衡模拟表明,该泥质麻粒岩经历了高温、高压的峰期变质条件为800 ~ 835℃和12.8~14kbar,在进变质和峰期变质过程中经历了白云母和黑云母脱水熔融,所形成的熔体量至少为5% ~8%.麻粒岩的晚期退变质条件为720~ 740℃和7.6~8.3kbar.这表明泥质麻粒岩经历了一条以高压麻粒岩相峰期变质和降温、降压退变质为特征的顺时针P-T轨迹.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麻粒岩相变质和深熔作用发生在28.5 ~ 17.0Ma.本研究表明高喜马拉雅结晶岩系的上部构造层位经历了高压麻粒岩相变质作用,而不是以前认为的以高温、低压变质作用为特征,并为喜马拉雅造山带构造演化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见解.

著录项

  • 来源
    《岩石学报》 |2015年第5期|1219-1234|共16页
  • 作者单位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北京100083;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大陆构造与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37;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大陆构造与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37;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大陆构造与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37;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大陆构造与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37;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P588.347;P597.3;
  • 关键词

    高压麻粒岩; 部分熔融; 相平衡模拟; 锆石U-Pb年龄; 喜马拉雅造山带;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