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岩石学报》 >东阿尔卑斯原-古特提斯构造演化

东阿尔卑斯原-古特提斯构造演化

         

摘要

新生代阿尔卑斯是非洲和欧洲之间的陆陆碰撞造山带.强烈的造山作用使大量前中生代基底出露地表,尽管这些基底被强烈逆冲推覆和走滑叠置,但是仍保留较丰富的前中生代基底演化信息.结合近几年对东阿尔卑斯原-古特提斯的研究,本文梳理和重建了阿尔卑斯前中生代基底的构造格局,认为前阿尔卑斯基底受原特提斯、南华力西洋、古特提斯洋构造体系影响而经历了多期造山过程.新元古代-早古生代的原阿尔卑斯作为环冈瓦纳地块群的组成部分,受原特提斯洋俯冲的制约,是新元古-早古生代环冈瓦纳活动陆缘的组成部分,其中,海尔微-彭尼内基底组成外缘增生系统,包括卡多米期地壳碎片在内的陆缘弧/岛弧以及大量增生楔组成内缘增生系统.早奥陶世瑞亚克洋打开,随后原阿尔卑斯从冈瓦纳陆缘裂离,在泥盆纪-石炭纪受南华力西洋控制,海尔微-彭尼内-中、下奥地利阿尔卑斯从冈瓦纳分离.在早石炭世(维宪期)南阿尔卑斯(或与之相当的冈瓦纳源地块)与北部阿莫里卡地块群拼贴增生于古欧洲大陆南缘,共同组成华力西造山带(广义),华力西期缝合带保留在绍山-科尔山南侧.晚石炭世-早二叠世,阿尔卑斯受古特提斯洋的俯冲影响,在华力西造山带南侧形成安第斯山型活动大陆边缘,古特提斯洋在阿尔卑斯的演化至少持续到早三叠世,消亡遗迹保留在中奥地利阿尔卑斯基底的Plankogel杂岩中.

著录项

  • 来源
    《岩石学报》 |2020年第8期|2357-2382|共26页
  • 作者单位

    防灾科技学院地球科学学院 三河065201;

    中国海洋大学海底科学与探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海洋高等研究院 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地球科学学院 青岛266100;

    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 海洋矿产资源评价与探测技术功能实验室 青岛266237;

    Department Geography and Geology University of Salzburg Salzburg A-5020;

    Department Geography and Geology University of Salzburg Salzburg A-5020;

    Department Geography and Geology University of Salzburg Salzburg A-5020;

    中国海洋大学海底科学与探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海洋高等研究院 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地球科学学院 青岛266100;

    中国海洋大学海底科学与探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海洋高等研究院 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地球科学学院 青岛266100;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地球动力学与大地构造理论;
  • 关键词

    阿尔卑斯; 原特提斯洋; 古特提斯洋; 冈瓦纳; 卡多米; 加里东; 华力西; 造山作用;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