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物理学报》 >基于CSNS反角白光中子源的中子俘获反应截面测量技术研究

基于CSNS反角白光中子源的中子俘获反应截面测量技术研究

         

摘要

中子俘获反应截面数据在核天体物理研究、先进核能开发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应用,由于缺乏合适的白光中子源和探测装置,国内在keV能区(1 eV—100 keV)中子俘获反应截面的实验数据几乎是空白.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核数据重点实验室建造了国内第一台γ全吸收型探测装置,由40块BaF2探测器单元组成厚度为15 cm,内半径为10 cm的BaF2晶体球壳,共覆盖了95.2%的立体角.利用升级后的装置在中国散裂中子源的反角白光中子源上建立了中子俘获反应截面在线测量技术.在不规则的Φ30 mm中子束斑的实验条件下,完成首次197Au中子俘获反应截面的在线测量,利用加和能谱和多重数分布扣除本底,反演飞行时间谱得到keV能区197Au中子俘获反应截面的实验数据.通过与ENDF评价数据库相关数据的比较,共振峰位置能够很好地吻合,从而验证了测量装置和测量技术的可靠性,为下一步高精度截面数据的获取奠定基础.

著录项

  • 来源
    《物理学报》 |2021年第22期|28-39|共12页
  • 作者单位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核数据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2413;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北京 100049;

    核探测与核电子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049 合肥 230026;

    核探测与核电子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049 合肥 230026;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代物理系 合肥 230026;

    核探测与核电子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049 合肥 230026;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代物理系 合肥 230026;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北京 100049;

    散裂中子源科学中心 东莞 523803;

    核探测与核电子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049 合肥 230026;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代物理系 合肥 230026;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 核物理与核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871;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北京 100049;

    散裂中子源科学中心 东莞 523803;

    核探测与核电子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049 合肥 230026;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代物理系 合肥 230026;

    核探测与核电子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049 合肥 230026;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代物理系 合肥 230026;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核物理与化学研究所 绵阳 621900;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核数据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2413;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北京 100049;

    散裂中子源科学中心 东莞 523803;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北京 100049;

    散裂中子源科学中心 东莞 523803;

    核探测与核电子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049 合肥 230026;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代物理系 合肥 230026;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 核物理与核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871;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北京 100049;

    散裂中子源科学中心 东莞 523803;

    核探测与核电子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049 合肥 230026;

    核探测与核电子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049 合肥 230026;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代物理系 合肥 230026;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北京 100049;

    散裂中子源科学中心 东莞 523803;

    西北核技术研究院 西安 710024;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核物理与化学研究所 绵阳 621900;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北京 100049;

    散裂中子源科学中心 东莞 523803;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北京 100049;

    散裂中子源科学中心 东莞 523803;

    中国科学院大学 北京 100049;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核数据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2413;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北京 100049;

    散裂中子源科学中心 东莞 523803;

    核探测与核电子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049 合肥 230026;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代物理系 合肥 230026;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北京 100049;

    核探测与核电子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049 合肥 230026;

    核探测与核电子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049 合肥 230026;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工程与应用物理系 合肥 230026;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北京 100049;

    散裂中子源科学中心 东莞 523803;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 核物理与核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871;

    核探测与核电子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049 合肥 230026;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代物理系 合肥 230026;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北京 100049;

    散裂中子源科学中心 东莞 523803;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北京 100049;

    散裂中子源科学中心 东莞 523803;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北京 100049;

    散裂中子源科学中心 东莞 523803;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核数据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2413;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北京 100049;

    散裂中子源科学中心 东莞 523803;

    核探测与核电子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049 合肥 230026;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代物理系 合肥 230026;

    核探测与核电子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049 合肥 230026;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代物理系 合肥 230026;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北京 100049;

    散裂中子源科学中心 东莞 523803;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北京 100049;

    散裂中子源科学中心 东莞 523803;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北京 100049;

    散裂中子源科学中心 东莞 523803;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北京 100049;

    散裂中子源科学中心 东莞 523803;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核物理与化学研究所 绵阳 621900;

    核探测与核电子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049 合肥 230026;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代物理系 合肥 230026;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核物理与化学研究所 绵阳 621900;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核数据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2413;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北京 100049;

    散裂中子源科学中心 东莞 523803;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北京 100049;

    散裂中子源科学中心 东莞 523803;

    核探测与核电子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049 合肥 230026;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代物理系 合肥 230026;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核物理与化学研究所 绵阳 621900;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北京 100049;

    散裂中子源科学中心 东莞 523803;

    西北核技术研究院 西安 710024;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北京 100049;

    散裂中子源科学中心 东莞 523803;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北京 100049;

    散裂中子源科学中心 东莞 523803;

    中国科学院大学 北京 100049;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北京 100049;

    散裂中子源科学中心 东莞 523803;

    中国科学院大学 北京 100049;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北京 100049;

    散裂中子源科学中心 东莞 523803;

    核探测与核电子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049 合肥 230026;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核数据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2413;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北京 100049;

    散裂中子源科学中心 东莞 523803;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核数据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2413;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北京 100049;

    散裂中子源科学中心 东莞 523803;

    核探测与核电子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049 合肥 230026;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代物理系 合肥 230026;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北京 100049;

    散裂中子源科学中心 东莞 523803;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北京 100049;

    散裂中子源科学中心 东莞 523803;

    中国科学院大学 北京 100049;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北京 100049;

    散裂中子源科学中心 东莞 523803;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核数据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2413;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物理学院 北京 100083;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核物理与化学研究所 绵阳 621900;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核数据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2413;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核物理与化学研究所 绵阳 621900;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北京 100049;

    散裂中子源科学中心 东莞 523803;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核数据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2413;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北京 100049;

    散裂中子源科学中心 东莞 523803;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核物理与化学研究所 绵阳 621900;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北京 100049;

    散裂中子源科学中心 东莞 523803;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北京 100049;

    散裂中子源科学中心 东莞 523803;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北京 100049;

    散裂中子源科学中心 东莞 523803;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 核物理与核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871;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北京 100049;

    散裂中子源科学中心 东莞 523803;

    中国科学院大学 北京 100049;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核数据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2413;

    西北核技术研究院 西安 710024;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北京 100049;

    散裂中子源科学中心 东莞 523803;

    核探测与核电子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049 合肥 230026;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代物理系 合肥 230026;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北京 100049;

    散裂中子源科学中心 东莞 523803;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北京 100049;

    散裂中子源科学中心 东莞 523803;

    中国科学院大学 北京 100049;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核数据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2413;

    核探测与核电子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049 合肥 230026;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代物理系 合肥 230026;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北京 100049;

    核探测与核电子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049 合肥 230026;

    中国科学院大学 北京 100049;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北京 100049;

    散裂中子源科学中心 东莞 523803;

    华能山东石岛湾核电有限公司 荣成 264312;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核数据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2413;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 关键词

    γ全吸收型探测装置; 中子俘获反应截面; 中国散裂中子源; 白光中子源;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