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安徽医药》 >致心律失常不良反应药物信号的检测与评价

致心律失常不良反应药物信号的检测与评价

         

摘要

目的检测和评价致心律失常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药物信号,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04年第1季度至2020年第4季度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不良事件报告系统自发呈报系统中接收到的致心律失常ADR信号,采用比例报告比法(proportional reporting ratios,PRR)和报告比值比法(proportional reporting odds ratio,ROR)对进行信号检测,分析ADR报告中对应病人的基本信息(包括性别、年龄、上报年份、上报国家、严重ADR)和安全警告信号。结果收集到的65536份ADR报告中,排除重复,保留首要怀疑药物和伴随药物的ADR报告有20401份。除性别未知和年龄缺失的ADR报告外,纳入报告病人的性别分布女性稍高于男性(9918比8401),年龄范围50~75岁比例较高,其余分布较均衡,上报数量最多的年份分别是2005年、2011年、2012年、2018年和2019年,主要上报国家为美国、德国等。严重的ADR报告有11158份(占54.7%),以“住院或住院时间延长”为主,导致死亡占16.88%。共挖掘得到ADR信号478个,累及心血管系统(122个)、内分泌系统(48个)、抗精神病(43个)、神经系统(32个)、抗感染(22个)、呼吸系统(22个)、血液系统(17个)、抗肿瘤(16个)等19个系统用药。致心律失常ADR信号频数排序前10位的药物分别为罗非考昔(频数1795)、罗非昔布(频数1792)、对乙酰氨基酚(频数1393)、左甲状腺素(频数912)、美托洛尔(频数879)、缬沙坦(频数805)、罗格列酮(频数798)、丙氧酚(频数776)、呋塞米(频数687)、氢氯噻嗪(频数635)。头孢噻吩信号强度值最高,对乙酰氨基酚次之。结论心血管系统、抗精神病、神经系统、抗感染、呼吸系统、血液系统、抗肿瘤等用药致心律失常安全风险较高。用药时应提高警惕,早期发现及时停药,并积极予以对症治疗,降低药源性不良反应的危害。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