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美术观察》 >重彩画及其语言

重彩画及其语言

         

摘要

一、问题的提出中国画从来就不是单线发展的,古人称之为“丹青”、“水墨”,今人名之曰“重彩画”、“水墨画”。这种从媒材着眼的两大画体,大致贯穿了中国画的历史发展,其升沉起伏既与功能有关,又离不开作者群的审美旨趣与艺术观念。如果按传统方法把自古及今的中国画史分成几大时期,那么,上古(战国秦汉魏晋)以众工为作者和以壁画为主要形式的条件,导致了丹青的主流地位。中古(隋唐五代两宋)文人画的日渐自觉与纸绢画的发展,先是形成了丹青、水墨的并行,接着又使水墨跃居前列。近古(元明清)文人画的勃兴与纸绢画的流行,进而造成了水墨泛滥,丹青则成了潜流。近世(本世纪初至七十年代末)西学的东渐虽使中国画失去了一统天下的地位,甚至也在中国画里出现了引西入中的体格,但画家多属知识分子中的行路的先觉,创作也仍主要在纸绢上进行,因此并未改变中国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