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艺术广角》 >乡村可能才是我们的精神归宿——对话陈应松《天露湾》

乡村可能才是我们的精神归宿——对话陈应松《天露湾》

         

摘要

一、很多好作家都有几套笔法李徽昭:陈老师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写作,到现在40多年了,在这个意义上,陈应松老师为这个活动增加了历史穿越与渗透感。从文学最黄金的80年代,到1992年后消费思潮与商业经济兴起,再到新世纪底层文学兴起,陈应松老师一直都在其中,特别是底层文学的中坚力量,写了不少底层人的艰难生活,给大家印象最深的是神农架小说系列。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