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美术大观》 >浅谈雕塑的精神空间

浅谈雕塑的精神空间

         

摘要

@@ 艺术永远不是对客观物质的机械复制,精神与内在意蕴是形式语言发展的根基与方向,这一虚幻的空间赋予形式以生命并强化了感觉空间的生命力.而雕塑可视的形体语言(即外在表现形式)承担了精神空间载体的责任,它为人类情感的种种特征提供了形式,从而使人类实现了对自身内在生命的表达与交流.任何艺术形式都不应离开对人类自身宇宙价值与命运的思考,作为精神空间的主体---人被推上了重要地位,在雕塑中更不例外,雕塑的形式是生命的形式,雕塑的精神亦是生命的精神,雕塑亦是人类生存困境的永恒见证.

著录项

  • 来源
    《美术大观》 |2005年第4期|24-25|共2页
  • 作者

    吴宝旭;

  • 作者单位

    浙江师范大学;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 关键词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