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生态毒理学报》 >多菌灵对泥鳅肝脏典型生物标志物的影响及其可逆性分析

多菌灵对泥鳅肝脏典型生物标志物的影响及其可逆性分析

         

摘要

多菌灵(carbendazim,BCM)作为一种常用的广谱性杀菌剂,可通过地表径流汇入周边水域,对水生生物存在潜在威胁。为探究BCM对水生生物的毒性效应,以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为受试动物,采用半静态亚急性毒性法分别检测4个BCM浓度(0.020、0.075、0.282和1.060 mg·L^(-1))胁迫10、20、30 d时其肝脏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和8-羟基脱氧鸟苷(8-hydroxy-2 deoxyguanosine,8-OHdG)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和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活性、7-乙氧基-3-异吩恶唑酮-脱乙基酶(7-ethoxy-3-isophenoxazolone deethylase,EROD)和谷胱甘肽巯基转移酶(glutathione S-transferase,GST)活性、Cu/Zn-sod、cat3、cyp1a1和gst基因mRNA表达量,随后在自然水体恢复驯养30 d时进行再检测,运用综合生物标志物指数(integrated biomarker response,IBR)对BCM毒性效应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显示,BCM胁迫下泥鳅肝脏MDA含量在胁迫中后期持续上升,恢复期仍显著增加,高浓度组毒性效应显著,8-OHdG含量在暴露周期内、恢复期均受到积极诱导;SOD活性与Cu/Zn-sod表达量在暴露前期受到显著诱导,CAT活性受到明显抑制作用而cat3表达量呈显著上升趋势,恢复期抗氧化酶活性均受到显著诱导,抗氧化酶活性与其表达量表达并不完全一致;EROD活性与cyp1a1基因表达量在短时间暴露受到诱导,而长期暴露及恢复期均受到不同程度抑制,GST活性与gst表达量在暴露期均受到明显诱导,随着时间延长诱导作用减弱,但恢复期受到明显抑制;IBR指数与BCM胁迫时间及浓度存在显著正相关,恢复期IBR指数略有下降但毒性损伤效应仍显著存在。综上,一定剂量的BCM胁迫会对抗氧化酶系和代谢解毒酶系造成严重损伤,肝脏综合毒性效应明显,具有一定生物毒性,进行短期恢复驯养机体损伤出现一定程度可逆性,但并未恢复至正常水平,因此BCM污染应得到广泛关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